下列關于物質的除雜所選用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 | 所含雜質 | 除雜方法 |
A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過量 Fe粉并過濾 |
B | CO2 | CO | 將混合氣體通過紅熱銅網 |
C | NaCl溶液 | BaCl2 | 加入過量的 Na2SO4并過濾 |
D | Mg | Cu | 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并過濾 |
A. A B. B C. C D. 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既可以表示一種元素,又可以表示一個原子,還可以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
A. H B. Cu C. CO2 D.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江山國際學校等八所私立學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在學習“酸和堿”后,瑞娟同學對“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進行再探究。想到實驗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屬氧化物,提出疑問:二氧化硫能否與水反應生成酸?
為此,瑞娟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點燃的硫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有少量的水)中,反應中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反應后,蓋緊集氣瓶口的玻璃片,振蕩集氣瓶;再打開玻璃片,仍能聞到刺激性氣味;隨后向其中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試液,瓶中液體變為紅色。
瑞娟同學產生許多困惑:這種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的物質是什么?怎樣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氣中去?
瑞娟詢問老師,老師告知:在涉及的反應中,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的性質相似;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化學式為H2SO3);亞硫酸還可進一步與氧氣反應生成硫酸。
請你幫助瑞娟同學解答下列問題:
(1)請結合下列圖示中所給實驗用品,設計一個實驗用來驗證: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變紅色。
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別寫出生成亞硫酸、硫酸的兩個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兩個化學反應都屬于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亞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價。
(4)亞硫酸、硫酸、鹽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從微觀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發至空氣中。有以下試劑, 你認為用來代替集氣瓶中的水最為合適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①飽和氧氧化鈣溶液; ②飽和氯化鈉溶液; ③濃鹽酸; ④飽和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江山國際學校等八所私立學校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確的是
A. 燃放煙花爆竹時,遠離人群和可燃物
B. 天然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C. 正在使用的家用電器著火,立即用水澆滅
D. 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立即用濕布蓋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二聯盟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碳酸鈉廣泛用于造紙、紡織、玻璃、洗滌劑、肥皂、制革等工業,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呂布蘭、索爾維和侯德榜為碳酸鈉的工業化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I、呂布蘭法
1789年,法國醫生呂布蘭 (N.Leblanc,1742﹣1806)以食鹽、濃硫酸、木炭和石灰石為原料,開創了規模化工業制取碳酸鈉的先河,具體流程如圖:
(1)碳酸鈉俗稱_____。
(2)在高溫條件下,②中發生兩步反應,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
(3)③中“水浸”時通常需要攪拌,其目的是________。
(4)不斷有科學家對呂布蘭法進行改進,是因為此法有明顯不足,請寫出一條不足之處______。
Ⅱ、索爾維法
1892年,比利時工程師索爾維發明氨堿法制碳酸鈉,又稱索爾維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某興趣小組采用下列裝置模擬索爾維法制備碳酸氫鈉,進而制得碳酸鈉。
實驗操作如下:
①關閉K1,打開K2通入NH3,調節氣流速率,待其穩定后,打開K1通入CO2;
②待三頸燒瓶內出現較多固體時,關閉K2停止通NH3,一段時間后,關閉K1停止通CO2;
③將三頸燒瓶內的反應混合物過濾、洗滌、低溫干燥,并將所得固體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熱,記錄剩余固體質量。
加熱時間/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剩余固體質量/g | 未記錄 | 15.3 | 13.7 | 11.9 | 10.6 | 10.6 |
請回答下列問題:
(5)飽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6)三頸燒瓶上連接的長頸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
(7)①根據實驗記錄,計算t2時 NaHCO3固體的分解率 (已分解的 NaHCO3質量與加熱前原NaHCO3質量的比值),請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__。
②若加熱前NaHCO3固體中還存在少量NaCl,上述計算結果將_____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8)制堿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國家手中,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先生獨立摸索出索爾維法并公布與眾,又于1943年創造性地將制堿與制氨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基本消除廢棄物的排放,同時生產出碳酸鈉和氯化銨兩種產品,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堿法。下列認識或理解正確的是_____
①科學認識是在曲折的、艱辛的積累過程中不斷進步的;
②“科技興邦、實業救國”是侯德榜先生回國研究的巨大動力;
③侯氏制堿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當今“綠色化學”的理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二聯盟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 2—3 滴紫色石蕊,溶液顏色變紅
B. 紅熱的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C. 將濃硫酸緩慢注入水中,水立刻沸騰,液滴飛濺
D.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藍紫色火焰,并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二聯盟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學用語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義,正確的是
A. H2O——一個水分子中含有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
B. 4H——4個氫元素
C. Ca+2——一個鈣離子帶二個單位正電荷
D. 2CO2——兩個二氧化碳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江陰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階段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調味劑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將下列調味劑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鹽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大慶市(五四制)2019屆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子和原子的區別是
A. 分子的質量大,原子的質量小 B.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分子能直接構成物質,原子不能 D. 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