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高錳酸鉀受熱時能夠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2)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3)實驗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不需要加熱,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二氧化碳、氫氣和氧氣等氣體的干燥劑.
解答 解:(1)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來制取氧氣需要加熱,應該用B裝置作為發生裝置;
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即用E裝置收集;
高錳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故填:B和E;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3)紅雨同學說:如果要驗證制得的氣體是CO2,除A裝置外,還應選用上述裝置中的D裝置,因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故填:D.
(4)如果要收集一瓶純凈、干燥的CO2氣體,可從上述裝置中選擇適當的裝置進行連接,連接順序是:通過A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再通過C裝置干燥二氧化碳,最后通過E裝置收集二氧化碳.
故填:A→C→E.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給試管內固體加熱時,試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試管接觸了酒精燈的燈芯 | |
B. |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會導致量取的液體偏多 | |
C. | 加熱高錳酸鉀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水槽中出現紅色原因可能是管口沒放棉花團 | |
D. | 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的原因可能是漏斗末端未緊靠承接的燒杯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洗衣服時,用硬水比軟水效果好 | |
B. | 帶上手電筒就放心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或深井 | |
C. | 浴室煤氣泄漏,立即打開排風扇并撥打110 | |
D. | 帶上火把進入山洞進行科學探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鈉與水反應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 | |
B. | 鈉漂浮在溶液表面,發出嘶嘶的響聲,鈉塊四處游動,逐漸變小直至消失 | |
C. | 一定有紅色粉末生成 | |
D. | 一定有藍色沉淀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