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為創建環保美麗德州,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 使用清能源代替煤和石油產品 B. 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
C. 分類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燒 D. 實施施綠化工程,防治揚塵污染
C 【解析】A、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產品可減少空氣污染,不符合題意;B、使用燃煤脫硫技術,防治SO2污染可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不符合題意;C、分類回收垃圾可減少污染,焚燒垃圾會污染空氣,符合題意;D、綠化工程是植樹造林對空氣有凈化作用,防治揚塵污染,不符合題意。故選C。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徐州市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從微觀角度上,許多化學反應都可用模擬圖像來形象地表示其反應發生的過程,下圖中“”和“
”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關于圖中所示反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B. 反應中甲、乙、丙的分子個數比為2:1:2
C. 甲、丙可能都是氧化物
D. 若ag甲與bg乙充分反應一定能生成(a+b)g丙
D 【解析】試題分析:由反應的微觀圖可知,反應物是一種化合物和一種單質,生成物是一種化合物,屬化合反應;依據質量守恒定律甲的前面應加系數2,丙前也應加系數2,故反應中甲、乙、丙的分子個數比為2:1:2;甲、丙均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可能是氧化物;若ag甲和bg乙恰好完全反應一定生成(a+b)g丙,D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質量監控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課外實驗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A. 用6B鉛筆芯做導電實驗
B. 用灼燒法區別棉纖維與羊毛纖維
C. 用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自制汽水
D. 用紫甘藍的酒精浸取液檢驗蘋果汁與石灰水的酸堿性
A 【解析】A、石墨具有導電性,所以可用6B鉛筆芯做石墨導電性實驗,正確;B、用灼燒法區分棉纖維與羊毛纖維,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錯誤;C、用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自制汽水屬于化學性質,錯誤;D、用紫甘藍的酒精浸取液檢驗蘋果汁與石灰水的酸堿性,屬于化學性質,錯誤。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一定條件下,一密閉容器內發生某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的質量/g | 30 | 5 | 10 | 15 |
反應后的質量/g | x | y | 20 | 20 |
A. a一定是反應物
B. x+y=20
C. x的取值范圍一定是0≤x≤30
D. 反應生成c與d的質量比為2:1
C 【解析】反應后質量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差量是生成的質量或參加反應的質量。c質量增多20g-10g=10g,故c是生成物,d質量增多20g-15g=5g,故d是生成物,兩種物質的質量之和是15g,而b只有5g,屬于a肯定是反應物。A.a一定是反應物,正確;B.如果b是反應物,則(30-x)+(5-y)=10+5,變形得:x+y=20,如果b是生成物,30-x=10+...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宏觀與微觀相互聯系是化學重要的思維方式,下列對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 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因為組成的元素和分子的構成不同
B. 溫度計受熱時水銀柱上升,是因為汞原子受熱時體積變大
C. 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因為它們溶液中的陽離子都是H+
D. 裝有紅磷和氧氣的密閉瓶,點燃其中的紅磷后,質量不變,是因為反應前后瓶中分子總數不變
C 【解析】A、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它們的組成的元素相同,解釋錯誤;B、溫度計受熱時,水銀柱上升,是因為汞原子間的間隔受熱時變大,解釋錯誤;C、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是因為它們溶液中的陽離子都是H+,解釋正確;D、裝有紅磷的密閉氧氣瓶,點燃其中的紅磷后,質量不變,是因為此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數目、種類均不變,而不是分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不正確的是
A. “粗鹽的初步提純”實驗中,先“稱量與溶解”,再“過濾、蒸發”
B.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用雙手捂住容器外壁,再將導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C. CO和Fe2O3的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噴燈,再通一會CO
D. 高錳酸鉀制取O2,排水法收集時,先點燃酒精燈,再將導管放在盛滿水的集氣瓶口
B 【解析】A、粗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先稱量粗鹽的質量,再通過溶解(把不溶物與食鹽初步分離)、過濾(把不溶物徹底除去)、蒸發(食鹽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而得到食鹽)得到精鹽的過程,故選項說法正確;B、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選項說法錯誤;C、CO和Fe2O3的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噴燈,再通一會CO,以防止生成的鐵再次被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根據銅綠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銅的銹蝕除氧氣和水外,二氧化碳也參與了反應。為證明“銅的銹蝕反應有二氧化碳參加”,需要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中的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B 【解析】甲試管的銅片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同時接觸發生了銹蝕;乙中的銅片與二氧化碳和水接觸,沒有銹蝕,說明銅的銹蝕與氧氣有關;丙中的銅片與二氧化碳和氧氣接觸,沒有銹蝕,說明銅的銹蝕與水有掛;丁中的銅片與氧氣和水接觸沒有銹蝕,說明了銅的銹蝕與二氧化碳有關由以上分析可知,通過實驗甲與丁的對比得出:銅的銹蝕必須有二氧化碳參與。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過程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 樹根“變”根雕 B. 玉石“變”印章 C. 水果“變”果汁 D. 小樹“變”大樹
D 【解析】A、樹根“變”根雕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 B、玉石“變”印章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C、水果“變”果汁只是將其汁液提取出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D、小樹“變”大樹包含著樹的生長,過程中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化學綜合試卷檢測卷 題型:單選題
某純凈物3g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純凈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 該反應中和
的質量比為14:11
C. 該反應中和
的分子數之比為7:6
D. 該純凈物中C、H原子的個數比為1:4
D 【解析】某純凈物3g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氫元素一定來源于有機物,碳元素的質量為2.4g,氫元素的質量為0.6g,所以該純凈物中只含有碳氫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確的敘述;該反應參見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8.8g+5.4g-3g=11.2g;該反應中O2和CO2的質量比為14:11是正確的敘述;有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和...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