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抗疫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人民心中最美英雄。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中所含的金屬元素是_____(填化學符號,一種即可);
(2)使用鋁制做口罩的優點是_____;
(3)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的_____(填“強”或 “弱”)。空氣中,鋁比鐵具有更好的抗腐蝕性,原因是_____(結合化學方程式解釋);
(4)廢舊金屬材料不要隨意丟棄,應回收利用,這樣做的意義是_____。
【答案】Al或Fe 質輕、耐腐蝕、易彎折 強 鋁在常溫下易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而氧化鋁是一種致密的薄膜,可以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鋁比鐵的耐腐蝕性更強 節約金屬資源,防止污染環境
【解析】
(1)圖示鋁制掛條中含有鋁,不銹鋼簽字筆中含有鐵,所以含有的金屬元素是Al和Fe;
(2)使用鋁制做口罩的優點是質輕、耐腐蝕、易彎折;
(3)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可知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鐵的強;鋁在常溫下易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而氧化鋁是一種致密的薄膜,可以阻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所以鋁比鐵的耐腐蝕性更強;
(4)廢舊金屬材料不要隨意丟棄,應回收利用,這樣做可以節約金屬資源,防止污染環境。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初三(112)班的小敬同學將22.5g的大理石(雜質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放到盛有100g稀鹽酸的燒杯中,發現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為118.1g, 請你幫他計算: (反應的方程式: )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2)所用100g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實驗室常用氣體制備裝置,據圖回答問題:
(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
(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要獲得干燥的氧氣,應先將氣體通過盛有______的D裝置,再用E裝置收集,氣體應從______端通入(選填“a或“b”)。
(3)實驗室可用B或C裝置制CO2,C相對于B裝置的優點有______。
(4)實驗室制取氨氣: 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氣,所選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F(填字母代號)
(5)為探究氨氣的性質,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紅,白色無水硫酸銅變藍,同時反應中還有一種氣體單質生成。
(查閱資料)Cu2O是紅色,易與稀硫酸反應: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問題)得到的紅色物質是什么?
(猜想)①是Cu;②是Cu2O:③是______。
若猜想①成立,玻璃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設計實驗)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紅色物質中是否存在Cu2O: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KNO3 的溶解度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0~60℃,KNO3 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60℃時的 KNO3 飽和溶液降溫至 20℃,有晶體析出
C.20℃,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 KNO3
D.60℃時,可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 60%的 KNO3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根據如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字母序號),其中二氧化錳的作用為__________。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4)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兩種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則選用的裝置組合為______。工業上氨是以哈伯法通過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條件下直接化合而成,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象與對應實驗相符合的是
A.圖①表示向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 鹽酸
B.圖②表示向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等質量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金屬鎂和鋅
C.圖③表示將一定質量的不飽和硝酸鉀溶液恒溫蒸發至有晶體析出
D.圖④表示向氫氧化鈉與氯化鋇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變質的氫氧化鈣固體和一定量的稀鹽酸,一段時間后固體全部溶解.他們對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了探究.
探究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_____;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Ca(OH)2和HCl
根據所學知識判斷,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加入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
實驗現象1:_____.結論:猜想三不成立.
實驗步驟:取少量燒杯內溶液加入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
實驗現象2:_____.結論: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與拓展)
(1)堿性較強的液體直接進入下水道,會污染環境.要處理上述燒杯內的溶液,使其溶質只含有CaCl2,應向燒杯中加入過量的_____.
A CaO B CaCO3 C Ca(OH)2
(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KNO3的溶解度曲線,a、b在溶解度曲線上。
(1)a點對應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飽和”或者“不飽和”)
(2)a點對應的溶液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只列計算式)
(3)將a點對應的溶液升溫到70 ℃,其質量分數_____。(填寫“變大”、“變小”或“不變”)
(4)欲使KNO3溶液的狀態從b點轉化為c點,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堂化學實驗課上,老師為每組同學分別提供了一瓶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讓他們用已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來測定該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以下是幾組同學的設想及做法:
(1)甲組同學的實驗如圖1所示:在燒杯中加入20g該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鹽酸,并不斷攪拌,至溶液顏色恰好變為無色為止,共用去稀鹽酸10g,則甲組同學計算出這瓶氫氧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請回答:使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不斷攪拌目的是____。
(2)乙組同學的設想是:在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的該氫氧化鈉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鹽酸,并不斷攪拌,在此過程中通過用pH試紙多次測定溶液pH的辦法,來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試紙的方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
A 將pH試紙剪成幾段節約使用
B 將pH試紙浸入待測液中,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測出pH為13
C 將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測出pH值為9.5
D 將pH試紙放在白色點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測出pH值為7
②由于用pH試紙多次測定較繁瑣,在老師指導下,乙組同學取了20g該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了數字化實驗,由計算機描繪出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圖象.請回答:圖2中a點表示的含義是____;b點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陽離子有____(填離子符號);
③乙組同學要計算出本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除了用到已有數據外,你認為還需要補充的數據是____。
(3)丙組同學在滴加稀鹽酸一段時間后,發現溶液中有少量氣泡產生.這一“異常現象”激起了他們的探究欲望,通過實驗證明:該組用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已經部分變質,若要除去溶液中變質生成的雜質,可加入適量的____(填化學式)溶液后,再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