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摘自《南京條約》.
材料二 “國家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摘自中學《中國近現代史》下冊.
回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對外開放在本質上是否相同(1分)?為什么(2分)?各具有什么特點(4分)?
(2)分析各自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變化產生的影響,并據此談談你對開放的認識。(10分)
(1)不相同,因為近代中國的開放實質上是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而現代中國的開放是中國政府為發展社會主義經濟主動采取的重大戰略決策。
特點:近代中國的開放是在國家主權遭受嚴重破壞前提下,在西方列強的控制下被迫進行的;現代中國對外開放是在國家主權獨立基礎上進行,堅持平等互利原則,積極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
(2)影響:近代中國的開放使中國封建經濟日益瓦解,中國日益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或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銷售地和原料掠奪地(2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中國社會經濟構成發生變化,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2分);中國國際地位日益下降,成為列強的宰割現象(2分)。現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它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連續穩定增長,使中國經濟進入建國以來發展最快、人民收到實惠最多的時期(2分);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成為國際舞臺上舉足輕重的力量(2分)。解析:
(1)不相同,原因從兩次對外開放不同的社會背景去分析。各具的特點則從各自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對外開放的內容影響等去分析。
(2)近代對外開放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變化產生的影響應從西方經濟侵略的結果及其對中國自然經濟的沖擊并由此導致的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進行分析。現代的則應從其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及由此帶來的國際地位的提高等方面進行分析。認識可從國內發展需要和國際大背景進行闡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