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的學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請從微觀角度回答下列問題:
(1)從Na、Mg
原子結構示意圖推知,金屬Na、Mg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合理即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合理即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變紅的原因是___。
(2)
圖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該反應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圖2反應的實質是___結合成水分子。由此可見:得到同一物質,運用的化學反應原理可能不同。
【答案】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分子結構不同(或一個CO2分子比一個CO分子多一個氧原子) 都含有OH﹣ 2H2+O22H2O H+和OH﹣
【解析】
(1)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有關,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則性質不同;所以,金屬Na、Mg 性質不同;物質的結構不同,物質的性質不同,CO與CO2的分子結構不同,即一個CO2分子比一個CO分子多一個氧原子,所以CO與CO2的性質不同;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的溶液都呈堿性,堿性溶液都能使無色酚酞變紅,原因是堿性溶液中都含有OH﹣;
(2)圖1中反應為氫氣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水,反應的方程式是:2H2+O22H2O;從圖2可知,反應前后氯離子和鈉離子不變,反應后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所以,圖2反應的實質是:H+和OH﹣ 結合成水分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碳酸鈉、硫酸鈉、氯化鉀、硝酸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實驗:
Ⅰ.取少量固體于燒杯中,逐漸加水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水的質量的變化如圖1所示;
Ⅱ.取少量B點時的清液于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
Ⅲ.繼續向燒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固體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的變化如圖2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BC段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從C到D液體的pH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
(3)D點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
(4)為進一步探究該白色固體的成分,該組同學取少量D點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_____,觀察有無的現象,則可證明白色固體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煉鐵原理,某小組用CO與Fe2O3反應進行實驗.
(1)該實驗開始時,要先通一會兒一氧化碳再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硬質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結束時,應先撤酒精燈,繼續通CO至玻璃管冷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裝置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應停止后,同學們對冷卻后玻璃管內固體物質的組成成分產生了興趣,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想.請將你的猜想寫出: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鹽酸﹣硫化鋇法”生產BaCl2會放出有毒氣體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NaOH溶液吸收H2S制取Na2S(硫化鈉又稱臭堿、臭蘇打、黃堿),其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2NaOH=Na2S+2H2O
(1)若某化工廠每天要處理34噸H2S,需消耗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質NaOH多少噸_____?(寫出計算過程)
(2)如圖已經畫出處理34噸H2S的質量變化曲線,請在圖中畫出生成物Na2S質量的變化曲線,并在縱坐標上標明相應的質量_____。
(3)表中是回收H2S工藝的各項生產成本:
項目 | 單價(萬元/噸) |
NaOH | 0.25 |
Na2S | 0.5 |
輔助費用(以處理1噸H2S計) | 0.12 |
工業處理尾氣需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單從經濟效益考慮這種處理34噸H2S的方法能盈利_____萬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比實驗是化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設計了下列實驗。請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
(設計與實驗)
實驗 | 實驗步驟一 | 實驗步驟二 | 實驗 | 實驗步驟一 | 實驗步驟二 |
實驗I | 實驗II |
(探究與結論)
(1)實驗I中步驟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二產生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Ⅱ中步驟二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也可以用______(填序號)代替達到實驗目的。
A硝酸鋇溶液 B氯化鉀溶液
C碳酸鉀溶液 D硫酸鈉溶液
(3)實驗結束后,又有同學提出可向通入足量CO2的NaOH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判斷兩者是否發生反應。立馬被小組同學否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
物質 | 溶解度(s)/g |
NaOH | 17.3 |
Na2CO3 | <0.01 |
(4)同學們在查閱資料后又設計了實驗Ⅲ,將CO2通入NaOH的酒精溶液,當觀察到____________的現象,證明兩者確實發生了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實驗 目的 | 干燥二氧化碳 | 驗證鐵絲能在 氧氣中燃燒 | 測定空氣中 氧氣含量 | 探究可燃物 燃燒條件 |
實驗 方案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H2、O2、N2的混合氣體20克,點燃完全反應后生成18克水,則剩余氣體不可能是( 。
A. 2克H2、O2、N2的混合氣體
B. 2克N2
C. 2克H2
D. 2克O2和N2的混合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含有相同離子的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1)硫酸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_____(填離子符號);
(2)既能和硫酸鈉溶液反應,又能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鹽_____(填一種鹽的化學式);
(3)向氯化銅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如圖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請寫出圖形“”代表的離子符號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能達成實驗目的是( 。
A | B | C | D | |
目的 | 檢驗碳酸鹽 | 配制 100g 質量分數 10%的 NaCl 溶液 |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 驗證與氧氣接觸時燃燒的條件之一 |
實驗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