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據下列所示的實驗示意圖回答問題.
(1)實驗1中,將大小相同的濾紙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銅片的兩側,加熱銅片的中部,觀察現象.通過此實驗,可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的是 (填序號).
A.可燃物 B.空氣 C.溫度達到著火點
(2)實驗2中,把干燥的紫色紙花和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分別伸入兩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CO2與水發生了反應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 D.濕潤的紫色石蕊紙花變紅
(3)實驗3是探究鐵釘條件的實驗,會出現明顯現象的是試管 (填序號),說明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 發生反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浙江麗水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小峰和小剛閱讀試劑標簽后發現,市場銷售的高錳酸鉀晶體純度高達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計。為探究“試管放置方式對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速度和體積的影響”,他倆設計了制取氧氣的直立型裝置(如圖),并與斜臥型裝置比較,在氣密性良好的裝置中分別加入5.0克高錳酸鉀晶體,用同一酒精燈分別加熱,用同一型號的集氣瓶收集氣體,每組實驗進行五次,實驗數據取平均值后記錄如下表:
裝置類型 | 直立型 | 斜臥型 |
收集1瓶氧氣所需時間/秒 | 59 | 68 |
收集2瓶氧氣所需時間/秒 | 95 | 108 |
收集氧氣的總體積/毫升 | 525 | 476 |
(1)收集2瓶氧氣,所需時間較短的裝置類型是 ;
(2)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加熱到不再產生氣體,斜臥型裝置收集到氧氣的總體積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
(3)根據2KMnO4===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錳酸鉀生成的氧氣體積為理論值。實驗中發現,斜臥型發生裝置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明顯大于理論值,他們對其原因進行了探究:
【提出假設】
小峰假設: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錳在較高溫度下受熱分解放出氧氣;
你的假設: 。
【設計實驗】要驗證小峰的假設能否成立,請設計簡明的實驗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商丘市招第二次(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物質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液變質且質量減輕的是
A. 食鹽水 B. 濃硫酸 C. 氫氧化鈣溶液 D. 氫氧化鈉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B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適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為汽車燃料,簡稱乙醇汽油.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使用乙醇汽油可節省石油資源
B.靜置后乙醇汽油會出現分層現象
C.一個乙醇分子由9個原子構成
D.乙醇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A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食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低鈉鹽能預防高血壓,碘鹽能補充人體所需碘元素,工業用鹽使用不當易使人中毒。
(l)氯化鈉中質量分數較大的是______(填名稱)元素。
(2)硫酸鎂可以改變鈉鹽的“口味”,硫酸鎂的化學式為______。
(3)碘鹽中加了碘酸鉀(KIO3),則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4)工業用鹽含NaNO2,NaNO2的名稱為______(填序號)。
A.磷酸鈉 B.硝酸鈉 C.亞硝酸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A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氯化鈉由什么粒子構成?四位同學分別給出以下答案,你認為正確的是( )
A.離子 B.分子 C.原子 D.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浙江舟山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7年,聯合國把世界水日的主題定為“廢水”,關注重點是尋找各種方式來減少和再利用廢水。以下對不同工業廢水的處理措施及對應的方法類別,都正確的是( )
選項 | 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 處理措施 | 方法類別 |
A | 不溶性顆粒物 | 加明礬 | 結晶法 |
B | 異味物質 | 加活性炭 | 吸附法 |
C | 氯化銅 | 加硫酸鈉 | 過濾法 |
D | 純堿 | 加石灰水 | 蒸餾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探究題
(1)實驗室常用無水醋酸鈉(CH3COONa)固體和堿石灰混合加熱的方法制取甲烷。
圖A中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實驗室制取甲烷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填標號)。用C裝置收集甲烷,發生裝置的導管口應與___________(填“a”或“b”)端相連。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同學發現銅制眼鏡框表面出現了綠色物質,通過化學學習知道該物質為銅銹,俗稱銅綠,主要成為是Cu2(OH)2CO3。
[提出問題] 銅在什么條件下銹蝕的?
小林對此進行了研究。
[猜想] 根據銅銹的化學式,猜想銅生銹可能是銅與O2、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
[設計與實驗] 借鑒“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小林設計了“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如下圖所示。實驗較長時間后,發現B試管中的光亮銅片最先生銹。
① 從優化實驗的角度考慮,A實驗是多余的,他只考慮了水這個單一條件。C試管中除光亮銅片、蒸餾水外,還有的另外一種物質為__________________。D試管中除光亮銅片外,還有的另外兩種物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從D試管的實驗中,獲得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評價與改進] 小林設計的“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結論,還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小結] 通過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我獲得的啟示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