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利用對照實驗進一步認識氧氣和二氧化碳。
(1)圖1為鐵在不同情況下與氧氣反應的實驗。
①比較實驗甲與乙,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是_____。
②從燃燒條件分析。實驗乙在鐵絲上綁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
③實驗丙的產物與乙相同,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④上述實驗中,能說明“反應物與氧氣接觸的面積不同,現象不同”的是_____(填標號)。
(2)圖2為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為了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可以先往燒杯內的水中滴加_____ (填物質名稱)。
【答案】氧氣濃度不同 引燃鐵絲 3Fe+2O2Fe3O4。 甲丙 塑料瓶變癟 石蕊試液
【解析】
(1)①比較實驗甲與乙,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是氧氣濃度不同。
故填:氧氣濃度不同。
②實驗乙在鐵絲上綁一根火柴的作用是:使溫度達到鐵的著火點,從而引燃鐵絲。
故填:引燃鐵絲。
③實驗丙的產物與乙相同,都是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
故填:3Fe+2O2Fe3O4。
④上述實驗中,能說明“反應物與氧氣接觸的面積不同,現象不同”的是甲丙(或甲乙),這是因為甲丙或甲乙中鐵絲和鐵粉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不同。
故填:甲丙。
(2)圖2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且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導致塑料瓶中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塑料瓶變癟;
為了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可向燒杯中滴加石蕊試液,當石蕊試液變紅色時說明反應生成了酸,進一步說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
故填:塑料瓶變癟;石蕊試液。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問題:
(1)在橫線上簡要說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手持試管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只酒精燈: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俯視給量筒里的的液體讀數: ______ 。
(2)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①在連接b與d時,使d較易與b連接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②采用e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被稱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稱為“綠色氧化劑”的過氧化氫(H2O2),通常情況下均為無色液體。在化學實驗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指出下列實驗容器中水的主要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鑒別水和過氧化氫兩瓶無色液體,請填寫有關內容: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1. 將等體積的兩種無色液體分別加入A、B兩個試管中。 2. | A試管中無明顯現象 B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 A試管中的無色 液體是_____; |
①B試管中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 。
②以上鑒別體現水和過氧化氫有不同化學性質,他們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探究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以下實驗中使用的溶液都是過氧化氫溶液)
探究實驗一: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實驗步驟 | 現 象 |
1.取一支試管加入5g克5%的溶液,然后加入1g二氧化錳。 | 緩慢有少量氣泡冒出 |
2.另取一支試管加入 | 迅速有大量氣泡冒出 |
為保證探究結果的準確性,實驗步驟2的橫線上的數字是__________ ,通過實驗發現:當其他條件相同時,過氧化氫的濃度越高,分解的速率____ 。
探究實驗二:
序號 | 溶液濃度 | 溶液質量/g | 溫度/℃ | 收集的氧氣體積/ml | 反應時間/S |
1 | 30% | 12 | 40 | 125 | 148 |
2 | 30% | 12 | 90 | 125 | 82 |
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 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NH4+與Na+的質子數、電子數均相同
B. 13C原子核中有6個質子和7個中子,則14C的原子核中有7個質子和7個中子
C. X的核電荷數為a,它的陽離子Xm+與元素Y的陰離子Yn﹣的電子層結構完全相同,則元素Y的核電荷數是a+m+n
D. 鍶(Sr)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鍶元素與氯元素結合時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Sr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草酸晶體分解制取純凈、干燥的一氧化碳并用來還原氧化鐵。查閱資料:
草酸晶體(H2C2O42H2O)在濃H2SO4作用下加熱分解產生H2O、CO和CO2.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是制取一氧化碳的氣體發生裝置。
①裝置A中,方便添加濃硫酸的儀器名稱是_____;裝置B中,提供熱源的儀器名稱是_____。
②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將E、F、G 3個裝置按一定順序接入到方框中。
①正確的導管接口順序是:a→_____→h。
②方框中的G裝置是否可以省略?并說明理由_____。
(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①實驗前,要先通入CO,目的是除去裝置_____(填寫裝置下方字母序號)中的空氣。
②觀察到_____時,熄滅B處的酒精噴燈,等到_____時,再熄滅D處的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鉻(Cr)是重要的金屬材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某化學興趣小組對Cr、Al、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探究,過程如下:
(提出假設)
(1)由已學知識,已知其中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現對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提出三種可能的假設:
a.Al>Cr>Cu b.Cr>Al>Cu c._____。
(設計實驗)同溫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過的金屬薄片,分別投入到等體積等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觀察現象,記錄如下:
金屬 | Cr | Al | Cu |
與鹽酸 反應現象 | 氣泡產生緩慢, 金屬逐漸溶解 | 氣泡產生劇烈, 金屬迅速溶解 | 無氣泡產生, 金屬無變化 |
(控制實驗條件)
(2)打磨三種金屬目的是除去表面氧化膜,其發生的是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得出結論)
(3)原假設中正確的是_____(填“a”“b”或“c”)。寫出鉻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鉻與鹽酸反應后顯+2價):_____。
(結論應用)
(4)根據探究結果,為驗證Cr、Al、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還可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可以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6g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燒后生成4.4g的二氧化碳和3.6g的水,下列關于該物質組成的推斷:①一定含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O ④一定含O ⑤分子C、H原子個數比為1:2 ⑥分子中C、H原子個數比為1: 4 ⑦分子中C、H、O原子個數比為2:6:1,其中正確的是
A. ①④⑤ B. ①④⑦ C. ①②⑤ D. ①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若x=17,則該粒子符號為Cl-B. 若x=18,則該粒子是原子
C. 若x=19,則該粒子是陽離子D. 若x=20,則該粒子是由一個原子得到兩個電子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歸納、整理是學習化學的有效方法。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認識化學式 “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某毒品化學式為C12H19O2N,該物質由四種元素組成;該物質由33個原子構成 | B.性質決定用途 石墨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可作電極,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
C.理解化學方程式 2H2O | D.化學與能源 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太陽能、風能、氫能屬于清潔能源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