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氯是一種非金屬元素
B. 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6.98
C. 這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學物化學式為AlCl3
D. 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7
C 【解析】A、氯元素的偏旁是“氣”,屬于非金屬元素,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可知鋁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6.98,正確;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無法確定化合物的化學式,錯誤;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的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7,正確。故選:C。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2018年九年級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離子在pH=1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Cu2+、NO3-、CO32-
B. K+、NO3-、CO32-
C. Ba2+、Cl-、SO42-
D. NH4+、Cl-、NO3-
B 【解析】pH=10的溶液中存在OH-離子。A、Cu2+、OH-會結合產生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銅離子的水溶液呈藍色,錯誤;B、K+、NO3-、CO32-、OH-彼此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正確;C、Ba2+、SO42-兩種離子能結合成硫酸鋇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錯誤;D、NH4+、OH-會結合產生氨氣和水,不能共存,錯誤。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要塞鎮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還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以孔雀石為原料可制備CuSO4 • 5H2O及納米材料CaCO3,步驟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Cu2(OH)2CO3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
(2)操作Ⅱ的名稱為 __________ 。
(3)由CuSO4溶液獲得CuSO4•5H2O,需要經過蒸發濃縮、_______ 、過濾、洗滌、干燥等操作。在實驗室進行“蒸發濃縮”時,除鐵架臺、蒸發皿、酒精燈外,還用到另一玻璃儀器,該儀器是_________。
(4)制備納米材料CaCO3時,應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Cu2(OH)2CO3 + 2H2SO4 = 2CuSO4 + 3H2O + CO2↑ 過濾 降溫結晶 玻璃棒 2NH3 + H2O + CO2 + CaCl2 = CaCO3↓ + 2NH4Cl 【解析】(1)堿式碳酸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u2(OH)2CO3 + 2H2SO4 = 2CuSO4 + 3H2O + CO2↑; (2)操作2是將固體和液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巢湖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4分)某地一輛滿載濃硫酸的罐車翻倒,導致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20t泄漏,并向路基兩邊蔓延。接到報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趕來并用石灰漿(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中和硫酸解除了險情。請回答:
(1)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20t中含H2SO4的質量是 ;
(2)計算中和泄漏的98%濃硫酸20t,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
(1)19.6t;(2) 14.8t 【解析】 試題分析:(1)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20t中含H2SO4的質量是20t×98%=19.6t (2)【解析】 設理論上需要氫氧化鈣的質量為x H2SO4 + Ca(OH)2 === CaSO4 + 2H2O 98 74 19.6t x x=14.8t 答:(1)98%的濃硫酸20t中含H2SO4...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巢湖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推理是化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但應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否則就會產生錯誤的結論.則下列推理中結論正確的是( )
A. H2O和H2O2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化學性質不同
B. 點燃H2與O2混合氣體可能爆炸,則點燃N2與O2的混合氣體也可能爆炸
C. 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則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
D. 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A 【解析】A、物質的微觀構成決定物質的性質,H2O 和 H2O2 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正確;B、點燃H2和O2的混合氣體可能爆炸,N2沒有可燃性,點燃N2和O2的混合氣體不可能爆炸,錯誤;C、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再分,錯誤;D、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不是中和反應,錯誤。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和泉州七中2017-2018學年九年級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某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究。
【查閱資料】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石蠟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作出猜想】蠟燭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驗證】
(1)如圖1,用干燥的錐形瓶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 ,證明有水生成。
(2)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罩在蠟燭火焰上,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該反應的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實驗中小明觀察到一個意外現象:錐形瓶內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質。
【交流討論】經分析,同學們一致認為黑色物質是石蠟不充分燃燒生成的 ,由此他們猜想 還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為驗證猜想,他們設計了如圖 2 所示的實驗。
【實驗驗證】
、實驗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團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 。
、將 a 端插入蠟燭的焰心。
、用酒精燈加熱 b 端的糊狀物,一段時間后,觀察到 ,證明猜想成立,b 處發生的反應是 (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為防止玻璃管中的紅色物質又被氧化變成黑色,接下來的操作是 。
【拓展應用】由本實驗小明聯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燒會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為使燃料充分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條)。
(1)錐形瓶內壁有水霧(1分)。 (2)Ca(OH)2+CO2=CaCO3↓+H2O(2分)(沒配平或沒有沉淀符號扣1分)。 (3)【交流討論】炭黑(或炭,寫“碳”不得分,1分); 【實驗驗證】①阻擋炭黑,防止炭黑與氧化銅反應(1分); ③b處的黑色固體變為紅色(1分)CuO+COCu+CO2(2分,沒寫反應條件扣1分) ④先撤酒精燈,待玻璃管b處恢復到室溫后撤蠟燭(...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和泉州七中2017-2018學年九年級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對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
A. 電解水時正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
B.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
C.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D. 打開盛濃鹽酸的試劑瓶,觀察到瓶口有白霧出現
A 【解析】A、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正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為1:2,故A錯誤;B、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故B正確;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生成四氧化三鐵,四氧化三鐵是黑色固體;D、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打開盛濃鹽酸的試劑瓶,觀察到瓶口有白霧出現,故D正確。 點睛∶水電解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產生的氫氣氧氣體的體積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洛江區2018屆初三化學模擬考試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尿素[CO(NH2)2]是一種常用的化肥,工業上生產尿素的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中A、B、D三種物質都是氧化物
B. 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C. 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原子種類均沒有改變
D. 反應中A、B物質的質量比為17:22
D 【解析】由圖示中相關的物質的結構判斷可知A為氨氣(NH3)、B為二氧化碳(CO2)、C為尿素[CO(NH2)2]、D為水(H2O),其相關的方程式為:2NH3+CO2 CO(NH2)2+H2O。 A、氨氣和尿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不正確; B、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B不正確; C、由圖示可知,該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原子種類均沒有改變,故...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錫北片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正確;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圖中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1/3,錯誤;C、蒸發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正確;D、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正確。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