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Y、Z三種金屬,只有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鹽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據此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
A.X>Y>Z B.Z>X>Y C.Y>X>Z D.Z>Y>X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先”與“后”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制取氣體時,先裝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
| B. | 用托盤天平稱量10g固體藥品時,先放砝碼,后放藥品 |
| C. | 用滴管取細口瓶內的液體時,先將其伸入液體內,后擠壓取液 |
| D. | 加熱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后移出導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我們身邊就蘊藏著許多化學知識。
(1)青少年成長需要充足的蛋白質和鈣。下列食品中,能提供豐富蛋白質的是
(填字母序號,下同)。
A. 西紅柿 B.米飯 C.牛奶 D.菜油
(2)①廚房里使用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材料屬于天然纖維的是 ,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A.塑料包裝帶 B.橡膠手套 C.鋁壺 D.棉布圍裙
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廚房天然氣漏氣,立即關閉閥門并輕輕開窗通風
B.在室內灑水可防止煤氣中毒
C.炒菜時油鍋著火,可用水澆滅或鍋蓋蓋滅
D.油庫、面粉廠、紡織廠、煤礦礦井內嚴禁煙火
(3)汽車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目前大多使用乙醇汽油為燃料。
①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是 ,
②寫出乙醇(C2H5OH)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除去下列各組物質中的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均正確的是 ( )
物質 | 雜質 | 除雜所用試劑和方法 | |
A | O2 | HCl氣體 | 先通過NaOH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
B | NaOH | Ca(OH)2 | 先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再過濾 |
C | NaCl | Na2CO3 |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過濾 |
D | CaO | CaCO3 |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蒸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獲取氮氣有很多種途徑,常見的有3種方法。
方法一:將氨氣(NH3)通過赤熱的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生成銅、氮氣和水蒸氣,除去水蒸氣后測得氮氣的密度為1.2508g/L。
方法二:將空氣通過灼熱的銅,得到較純凈的氮氣和氧化銅粉末,測得該氣體的密度為1.2572g/L。 進行實驗時可選擇的實驗儀器如下圖所示(省略夾持裝置與加熱裝置)。
為保證所得氮氣盡可能純凈,除了使用銅外,還可以向裝置 (選填裝置編號)中加入 (填名稱)以除去其它雜質氣體。
方法三:將亞硝酸鈉(NaNO2)和氯化銨的飽和溶液加熱,氮元素全部轉化為氮氣。下圖是實驗室用這種方法制N2,并測定生成N2體積的裝置(部分裝置略去),請回答相關問題。
【查閱資料】
(1)NaNO2+NH4ClNaCl+N2↑+2H2O
(此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
(2)B部分中冰鹽是冷凝作用
【實驗探究】
① ▲ ;
②20℃時,取含溶質0.21g飽和NH4Cl溶液放入燒瓶,連接裝置;
③調節水準管,使其與量氣管中液面相平,記錄量氣管中水面讀數為12.0mL;
④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飽和NaNO2溶液,加熱至反應發生,移走酒精燈;
⑤燒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時,關閉活塞;
⑥待冷卻至室溫,調節兩邊液面高度相平,記錄量氣管中水面讀數為100.0mL;
⑦處理剩余藥品,整理實驗臺。
【實驗分析及數據處理】
(1)加入藥品前必須進行的實驗①是 ;
(2)步驟④中,移走酒精燈的目的是 ;
(3)計算生成氮氣的質量和密度。 (4分,計算過程中以及最終數據均保留2位小數)
【解釋與結論】
1892年,英國科學家瑞利(Rayleigh)發現,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氣在相同條件
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純氮氣密度總是偏大5‰左右。若實驗設計與操作均無錯誤,且氮氣已完全干燥,請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與評價】
(1)裝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與蒸餾瓶之間連接的導管所起的作用是
C
A.防止NaNO2飽和溶液蒸發 B.保證實驗裝置不漏氣
C.使NaNO2飽和溶液順利滴下 D.防止溶液沖入U形管
(2)科學家瑞利僅僅是從小數點第三位數的差別,發現了新物質。這啟示我們在今后的學習 和生活中要學習科學家的 .
A.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于懷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學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棄,不要浪費時間
C.不能因為微小的差異而放過一次成功的機會
D.要相信權威,權威一定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分子與乙分子反應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質甲是單質,化學式是B2
B.丙分子中A、B原子個數比為3∶1
C.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沒有改變,分子的個數也沒有改變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學式為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膽礬晶體部分失水后得到某硫酸銅晶體(CuSO4·xH2O),華雪同學為研究CuSO4·xH2O加熱后所得物質的組成,做了以下實驗:取10.7gCuSO4·xH2O晶體加熱使其分解,繪制出固體的質量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圖。如圖所示,到t1℃時該固體完全失去結晶水,化學方程式為:CuSO4·xH2O
CuSO4+ xH2O↑
(1)計算該硫酸銅晶體(CuSO4·xH2O)中x的值。
(CuSO4·x 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0+18x)
(2)CuSO4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升溫到t2℃,殘留固體是黑色物質,則m= g。
(寫出求m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