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錯誤的是 ( )
A.熱脹冷縮——分子大小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運動
C.食物腐敗——分子發生變化
D.酒精揮發——分子間間隔變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氧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B.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中,可以將銅絲換成木炭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
D.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氣體比負極產生的氣體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以下是老師引導學生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片段,請你參與探究并幫忙填寫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猜想與假設】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實驗探究】甲、乙兩組同學用托盤天平分別稱量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
【反思評價】究竟哪種猜想正確?通過討論,同學們發現甲組中有氣體溢出,導致指針向右偏轉。得到啟示: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時,凡是有氣體生成或參加的反應一定要在 中進行。
【優化裝置】同學們對甲組左盤中的反應裝置進行了如下三種改進,你認為最佳裝置是
(填序號),從另外兩種裝置中任選一種指出其不足 。
【得出結論】同學們利用改進后的最佳裝置進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確。進一步分析發現,反應體系中器材和未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
最終得出結論是: 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解釋應用】解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所以質量守恒。
應用:某固體物質受熱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則該固體物質一定由 種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山東省德州市】CO2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而工業上卻可用CO2來制備甲醇等物質。“碳捕捉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并加以利用——如可用氫氧化鈉溶液來“捕捉”CO2。其過程如下圖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
(1)用氫氧化鈉溶液“捕捉”CO2的化學方程式是 。
(2)“反應分離”環節中,分離物質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 。
(3)此化學工業流程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山東省青島市】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學設計如下圖所示實驗,探究 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請填空:
(1)實驗1采用了科學探究中的控制變量法,該實驗控制的變量是 。
(2)實驗1中干石蕊紙花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實驗2是在實驗1的基礎上設計的創新改進實驗,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第 (填序號)號棉球先變色,通過此現象可獲得關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條性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湖南省長沙市】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圖,請根據所給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裝置圖C中標號②的儀器名稱: 。
(2)實驗室既能收集氧氣,也能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裝置為 (填字母代號)。
(3)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加熱制取極易溶于水的氨氣(NH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請根據以上裝置圖選擇,在實驗室制取氨氣時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為 (填字母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紐約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有“雙腿”、能在盤子里“散步”的分子機器人。它是由26個氨基酸結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種分子機器人是一種新型分子
B.我們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這種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會運動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動下進行的
D.這種分子組成的物質是一種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4年,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號元素。該元素符號為Uus。該原子的原子核內有ll7個質子,原子質量約是氫原子質量的291倍,該原子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
A .1l7 B.174 C.291 D.4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