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水的天然循環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變 | |
B. |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主要是通過化學變化來實現 | |
C. |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主要是通過物理變化來實現 | |
D. | 二氧化碳的循環與大自然的森林綠化面積無關 |
分析 A、水的三態變化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B、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C、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D、根據自然界中碳氧循環的過程判斷.
解答 解:
A、水的三態變化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由液態變為氣態需要吸熱,由氣態變為液態放出熱量,故說法錯誤;
B、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放出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說法正確;
C、氧循環過程中有新物質氧氣、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說法錯誤;
D、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是平衡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森林綠化面積的變化,會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收到影響,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熟悉水的三態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滴入酚酞溶液后變紅的一定是堿溶液 | |
B. | 通常鹽是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硝酸銨中沒有金屬陽離子,故不屬于鹽 | |
C. | 分子、原子都是不顯電性的粒子,故不顯電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
D. | 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故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e+O2$\frac{\underline{\;點燃\;}}{\;}$FeO2 | B. | NaOH+CuSO4=Cu(OH)2↓+Na2SO4 | ||
C. | 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 | D. | 2Mg+CO2$\frac{\underline{\;點燃\;}}{\;}$2MgO+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濾渣是Ag、Cu、Fe | B. | 濾液中有Zn2+、Fe2+、NO3- | ||
C. | 濾渣是Zn、Cu、Ag | D. | 金屬活動性順序為Ag<Cu<Fe<Z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