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瑾同學用圖表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下列關系錯誤的是( )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堿 | 燒堿 | 氫氧化鉀 | 純堿 |
B | 合成材料 | 塑料 | 合成纖維 | 合成橡膠 |
C | 溶液 | 糖水 | 生理鹽水 | 泥漿 |
D | 化石燃料 | 石油 | 煤 | 酒精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常見的氧化物、酸、堿和鹽的判別;溶液的概念、組成及其特點;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 |
專題: | 概念關系型. |
分析: | 根據甲包含乙和丙,不包丁,可知在不同的分類依據下,有不同的分類結果,應抓住物質分類的依據,利用物質的組成或性質來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A、燒堿、氫氧化鈉都屬于堿,但純堿是碳酸鈉,不屬于堿,故A不符合題意. B、塑料、合成纖維以及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材料,故B符合題意. C、糖水、生理鹽水都是一種物質溶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而泥漿不屬于溶液,則C說法正確,故C不符合題意. D、石油、煤屬于化石燃料,而酒精屬于可再生資源,不屬于化石燃料,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
點評: | 學生應熟悉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組成,能根據要求的分類依據對物質進行正確的分類.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在探究氫氧化鈉的性質時,將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大試管中,如圖所示,結果同學們沒有觀察到明顯現象,于是他們展開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
同學們取少量大試管中的液體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
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探究二:反應后大試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質的成分是什么?[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提出猜想】佳佳認為溶質是Na2CO3
貝貝認為溶質是Na2CO3和NaOH
【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實驗驗證】貝貝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補充完整。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一定量大試管中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過濾 ②向濾液滴加適量 | ① [來源:學,科,網] ② | 貝貝的猜想成立 |
【實驗反思】同學們聯想到了氫氧化鈉與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也觀察不到明顯現象,為了確定其反應是否反生,有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先用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邊滴邊測定混合溶液的
pH,。請你分析上述方案中,為什么要“當測定pH小于或等于7,”才可證明發生反應了,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稀土元素具有重要用途,鈰(Ce)是一種常見的稀土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鈰屬于金屬元素 | B. | 鈰的原子序數是82 |
| C. | 鈰原子中的質子數為58 | D. | 鈰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4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通過化學啟蒙學習,同學們對組成萬物的基本物質有了進一步了解.
(1)現有H、C、N、O、K五種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①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②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有毒氣體 ;③能供給呼吸的氣體 ;④可作復合肥的硝酸鉀 .
(2)右圖是某隕石樣品中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
①該隕石中含 種非金屬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 元素.
②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則X= .
③此隕石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顯著獲得省治霾獎勵.PM2.5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下列行為不會增加大氣中PM2.5的是( )
| A. | 燃放煙花爆竹 | B. | 為城市主干道灑水保潔 |
| C. | 露天焚燒落葉 | D. | 燃煤火力發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如圖是鐵與其他物質之間的關系及顏色變化.請寫出:
(1)編號①處表示鐵能與 反應;
(2)發生編號②處反應所需的物質是 ;
(3)編號⑤處發生化學反應的反應類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