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選項 | 性質 | 用途 |
A | 氧氣能支持燃燒 | 作燃料 |
B | 氮氣化學性質穩定 | 作食品保護氣 |
C | 銅有良好的導電性 | 作導線 |
D | 氧化鈣能與水反應 | 作食品干燥劑 |
A. A B. B C. C D. 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學同步測試試卷:第五單元 化學方程式 題型:簡答題
鉻(Cr)及其化合物如:三氧化二鉻(Cr2O3),鉻酸鈉(Na2CrO4),重鉻酸鈉(Na2Cr2O7)等是工業中有重要作用的物質。有如下反應:
①Cr2O3+3Ca 2Cr+3CaO
②2Cr2O3+3O2+8NaOH 4Na2CrO4+4H2O
③2Na2CrO4+H2SO4=== Na2Cr2O7+X+H2O
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③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在上述反應中,屬于置換反應的是________(填序號),反應后鉻元素化合價升高的是________(填序號)。
(2)Ca-CaCrO4電池是戰術導彈的常用電源。向Na2CrO4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可得CaCrO4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漳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抽測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如下圖1是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1)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
(2)與氮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是_____;由原子序數為11和17的元素組成的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_。
(3)畫出鎂離子的結構示意圖___,其離子符號為_____。
(4)2017年5月,新命名的第115 號鏌元素,元素符號為Me,相對原子質量為288.請將如圖2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補充完整_____。
(5)2017 年5月,國產大型C919客機在浦東機場成功起飛,先進材料(第三代鋁鋰合金) 首次應用在該客機中。工業上電解熔融狀態的氧化鋁可制得鋁,制造一架C919客機如果需要鋁27 千克,則需要電解_____千克的氧化鋁?請寫出詳細的計算過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Al2O3 4A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漳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抽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漳州是花果之鄉。下列水果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詔安的青梅釀酒 B. 平和的蜜柚剝皮
C. 云霄的楊桃榨汁 D. 龍海的菠蘿切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2018屆九年級新人教版化學:第十章 1.2 常見的堿 堂堂清2 題型:單選題
下列驗證“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裝置中,不能觀察到明顯現象是的(裝置氣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2018屆九年級新人教版化學:第十章 1.2 常見的堿 堂堂清2 題型:單選題
已知氫氧化鋰(LiOH)是堿性蓄電池電解質的添加劑,可增加電容量12%~15%,提高使用壽命2~3倍。其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下列對氫氧化鋰的化學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B. 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C.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D. 能與氧化銅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2018屆九年級新人教版化學:第十章 酸、堿的化學性質 堂堂清 題型:填空題
元旦聯歡會上,雯雯拿出一幅畫(如圖所示),表演了一個化學魔術.
(1)她向畫中的衣服上噴了一種無色溶液,衣服由紫色變成紅色,若衣服上預先涂過石蕊溶液,則噴的無色溶液可能是__.
(2)她向畫中的燈籠上噴了另一種無色溶液,燈籠由白色變成紅色,則該無色溶液及燈籠上預先涂過的試劑分別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2018屆九年級新人教版化學:第十章 1.1 常見的酸 堂堂清1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硫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打開盛有濃硫酸的試劑瓶塞,瓶口出現白霧
B.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C.實驗室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D.把銅片放入稀硫酸中,產生大量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學同步測試試卷:第四單元 自然界的水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物質,前者屬于混合物,后者屬于化合物的是
A. 干冰、空氣 B. 石灰乳、石油 C. 水、金剛石 D. 石灰石、純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