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H、D、T 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 1:2:3 | |
B. | LiH、LiD、LiT 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 |
C. | H、D、T 化學性質不同 | |
D. | LiH、LiD、LiT 中 Li 元素質量分數相等 |
分析 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中子的質量,進行分析.
解答 解:A、H、D、T都是氫元素,都有一個質子,其原子核內的中子數依次為0、1、2,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因此H、D、T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1:2:3,故說法正確;
B、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質子數一定,則中子數越多,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因為H、D、T原子核內的中子數依次為0、1、2,故LiH、LiD、LiT相對分子質量依次增大.故說法錯誤;
C、因為核外電子數=質子數,都是1,所以H、D、T核外電子數相等,核外電子數決定了原子的化學性質,H、D、T化學性質相同.故說法錯誤;
D、Li的相對原子質量不變,H、D、T原子質量依次增大,則LiH、LiD、LiT中Li的元素的質量分數依次減。收f法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根據元素的概念、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和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進行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3)(4)(5) | B. | (1)(3)(4)(5) | C. | (1)(4)(5) | D. | (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明代詩句“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的現象中所選參照物是水 | |
B. | “五月槐花香飄四野”--分子擴散運動 | |
C. | “月落烏啼霜滿天”--其中“霜”的形成屬于升華現象 | |
D. | “孤掌難鳴”--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物質 | 雜質 | 除雜質的方法 |
A | O2 | CO |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
B | KNO3體 | NaCl固體 | 熱水溶解、降溫結晶、過濾 |
C | NaCl固體 | Na2CO3 固體 | 過量稀鹽酸、蒸發結晶 |
D | CaCl2溶液 | 稀鹽酸 | 過量碳酸鈣、過濾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液氧 熟石灰 空氣 | |
B. | 活性炭 酒精 碘鹽 | |
C. | 生鐵 干冰 礦泉水 | |
D. | 金剛石 冰 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剩余固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