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興趣小組同學用下圖甲所示裝置進行氧化銅與足量的炭粉反應實驗,并對生成氣體的成分進行探究。
Ⅰ.根據實驗裝置分析,興趣小組同學對生成氣體的成分的假設是:①只有二氧化碳;② (12) ;③只有一氧化碳。寫出假設①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3),該反應中氧化劑的化學式為(14)。
Ⅱ.實驗開始時,先打開K,緩緩通入氮氣一段時間,然后關閉K,目的是 (15) 。
Ⅲ.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16) ;裝置C的作用是 (17) 。
Ⅳ.如果觀察到裝置B、D、E中現象都有明顯的變化,可得到的結論是 (18) 。
【答案】(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3)C+ 2CuO 高溫 2Cu + CO2↑ (14)CuO
(15)用氮氣排去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干擾檢驗二氧化碳 (16)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7)吸收除去二氧化碳 (18)假設②成立
【解析】
試題分析:(12)根據實驗裝置分析,興趣小組同學對生成氣體的成分的假設是: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3)假設①生成氣體中只有二氧化碳,故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 2CuO 高溫 2Cu + CO2↑
(14)氧化劑:在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劑,故該反應中氧化劑的化學式為CuO
(15)實驗開始時,先打開K,緩緩通入氮氣一段時間,然后關閉K,目的是用氮氣排去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干擾檢驗生成的二氧化碳
(1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7)裝置 C中的NaOH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作用是吸收除去二氧化碳,防止對后面是否生成二氧化碳的判斷產生干擾
(18)如果觀察到裝置B有明顯的變化,說明氣體中有二氧化碳,D、E中現象都有明顯的變化,說明氣體中有一氧化碳,故可得到的結論是:假設②成立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質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①下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
由微粒甲“”聚集成的物質 (10)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反應物分子的個數比為 (11) ,此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12) 。
②把a克鐵絲放在氧氣中完全燃燒,通過計算可知,生成四氧化三鐵b克,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3) ,請判斷a (14) b(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分別測定它們的密度
B.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C.觀察顏色并聞它們的氣味
D.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K2CO3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數據及對應的溶解度曲線如下:
溫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 (g/100g水) | K2CO3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KNO3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①圖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線的是(24)(填“甲”或“乙”);
②曲線上M點的含義是 (25) ;
③圖1中t1的溫度范圍為 (26) ;
④20℃時,60g K2CO3固體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27) ;
⑤80℃ 時有KNO3飽和溶液(含少量K2CO3),若要得到較純凈的KNO3晶體,宜采用實驗操作方法是 (28) ;
⑥40℃ 時,向兩個分別盛有相同質量的硝酸鉀和碳酸鉀的燒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復至40℃ ,其結果如圖2所示。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有 (29) 。(填字母)
A.燒杯Ⅱ中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B.燒杯Ⅰ中溶解的是KNO3,燒杯Ⅱ中溶解的是K2CO3
C.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都有可能將燒杯Ⅰ中固體全部溶解
D.若將燒杯Ⅰ中的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符號中“3”所表示的含義錯誤的是( )
A.3H2O :三個水分子
B.SO3:三氧化硫中含有三個氧原子
C.3C :三個碳原子
D.Al3+:一個鋁離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圖中所示裝置,回答問題。
Ⅰ.寫出標號儀器名稱:a (1) ;b (2) 。
Ⅱ.裝置A中的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3) 。
Ⅲ.用大理石和稀鹽酸,且可控制取二氧化碳,可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4) (填字母,下同),并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 。
Ⅳ.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與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制取難溶于水的甲烷氣體,可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如下裝置驗證碳酸鈣的性質的同時,探究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是否也能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
①C中的現象是(15)。裝置 B的作用是(16)。
②實驗后小組同學對E中固體的成分進行探究。
【猜想與假設】
E中的固體可能為①氧化鈣;②氧化鈣與碳酸鈣; ③碳酸鈣
【進行實驗】
甲同學取一定量的E中固體于試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蕩,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學認為試管中的固體為碳酸鈣,即猜想③成立。乙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17)。他又重新進行實驗,證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實驗操作及現象為(18)。
③如果A中碳酸鈣的質量為200克,則完全分解產生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用化學符號表示:2個氮原子 ,2個鈉離子 。
(2)飲料中的果味大多來自酯類。丁酸乙酯(C6H12O2)是無色具有菠蘿香味的液體,常用作食品、飲料的調香劑。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丁酸乙酯是由20個原子構成的
②丁酸乙酯為有機物
③丁酸乙酯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3:8
④一個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3:6:2
⑤丁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3)下列微觀示意圖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下同),能表示3個分子的是 。
(4)在點燃條件下,A和B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
①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②該反應中A、C兩種物質的質量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金屬和金屬材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空氣中,鋁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
B、生鐵和鋼是含碳量不同的鐵的兩種合金
C、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D、尋找金屬的代用品是保護金屬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