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壓強的知識分析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進行分析判斷;
(2)考慮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者裝置氣密性不好,使氧氣不能全部消耗或者進入空氣,造成結果偏低;
(3)考慮剩余的氣體主要包括氮氣和稀有氣體等不支持燃燒的氣體,進行解答;
(4)考慮蠟燭燃燒的產物,進行分析.
解答 解:(1)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是: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生成的是固體,使瓶內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被壓進廣口瓶,廣口瓶內水面上升的體積就是廣口瓶內原來氧氣的體積,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應該是:燒杯中的水將流入集氣瓶內約到刻度1處;故填:燒杯中的水將流入集氣瓶內約到刻度1處;
(2)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者裝置氣密性不好,使氧氣不能全部消耗或者進入空氣,造成結果偏低,故選A、B;
(3)實驗后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分析實驗結束后,可推測出氮氣的一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①物理性質為難溶于水;②化學性質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4)若將紅磷換成蠟燭,該實驗不能成功,原因是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氣壓差變化不大.
故答案為:
(1)燒杯中的水將流入集氣瓶內約到刻度1處.
(2)A、B;(3)難溶于水;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4)不能; 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氣壓差變化不大.
點評 本題考查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化石燃料的種類,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⑤⑦ | B. | ②④⑥ | C. | ②④⑥⑧ |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鐵+氧氣$\stackrel{點燃}{→}$四氧化三鐵 | B. | 碳酸鈣$\stackrel{高溫}{→}$氧化鈣+二氧化碳 | ||
C. | 鋅+鹽酸→氯化鐵+氫氣 | D. | 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碳酸鈉+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大于20mL | B. | 20mL | C. | 小于20mL | D. | 無法判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二氧化錳的使用不僅增快了雙氧水分解的速度,還增加了產生氧氣的總質量 | |
B. | 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再將導管從水槽移出 | |
C. | 做鐵絲燃燒實驗時,集氣瓶底部預先放少量水或一層細砂 | |
D. | 只要是化學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與化學性質都不變的物質,就是該反應中的催化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全國省級聯考】河南省2017屆九年級5月調研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NaClO2廣泛用于造紙工業,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A.﹣1 B.0 C.+3 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