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核電荷數為14的是 原子(填名稱).
(2)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處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3)如圖2為溴(Br)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圖中3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是 (填序號,下同),與Br化學性質相似的是 .
(4)地殼總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的氧化物可以溶解在氫氧化鈉等強堿溶液中,其主要原理是該氧化物與氫氧化鈉溶液中的NaOH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 分析:
(1)核電荷數決定元素的種類;(2)根據元素周期與電子層數的關系考慮;(3)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4)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
解答:
解:(1)核電荷數為14的元素是硅元素,故填:硅;
(2)原子所處的周期數與該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所以在周期表中處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故填:它們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
(3)最外層有8個電子的結構屬于穩定結構,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35=2+8+18+x,x=7;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Br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故兩者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故填:C;E;
(4)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2O3+2NaOH=2NaAlO2+H2O.故填:Al2O3+2NaOH=2NaAlO2+H2O.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同學去縉云山旅游時,用瓶裝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帶回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制取蒸餾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取水后加入明礬的作用是 .
(2)進行過濾操作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的內壁
C.濾紙的邊緣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濾紙邊緣
(3)向濾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樣中的色素和異味.
(4)最后進行蒸餾,所得蒸餾水是 (選填“硬水”或“軟水”),如何鑒別(填操作、現象、結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如下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
1808年,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森發現原子中存在電子,電子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1904年湯姆森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西瓜式”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此模型也被稱為“葡萄干布丁”模型。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束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
(1)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湯姆森發現了原子中的電子,這在當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理論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錯誤,按照目前初中階段你學的原子結構的理論,你認為
①道爾頓的原子論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湯姆森原子結構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________;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有正電 D.核外電子帶有負電
(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由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編號 | 事實 | 結論 |
A. | 過濾后濾液依然渾濁 | 濾紙肯定破損了 |
B. | 某物質只由一種元素組成 | 該物質不一定是單質 |
C. | 給固體加熱時試管破裂 | 試管口肯定沒有略向下傾斜 |
D. | 某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物只有CO2和H2O | 該物質一定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核電荷數的變化規律是 .
(2)氧元素的核電荷數是 ,碳元素的核電荷數是 ,由此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
(3)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在化學反應中易 (填“得”或“失”)電子,是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在生活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很多因素都能夠影響白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從你能想到的可能影響白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中,寫出其中兩項,并推測此因素 對白糖溶解速度的影響:
因素1____________,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2____________,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你列出的因素中選出一個,通過實驗驗證你的推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① | 實驗② | 實驗③ | 實驗④ |
白磷不燃燒 | 白磷不燃燒 | 白磷不燃燒 | 白磷燃燒 |
A. 實驗①和實驗③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
B. 實驗②和實驗③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
C. 實驗①和實驗②說明白磷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
D. 實驗③和實驗④說明白磷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