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中甲、乙、丙、丁、戊表示初中化學幾種常見的物質,且分別是由O、C、Fe、Cu中的一種或兩種元素組的。在通常情況下,甲、乙、丙與其他物質的狀態不同,其中乙、丙為化合物,丙中兩種元素質量之比為3:8;戊為紫紅色固體,圖中“一”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夠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A. 丙的化學式CO2 B. 乙可作為燃料
C. 丁→戊的轉化基本反應類型屬置換反應 D. 甲的化學式為CO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四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點燃條件下,4.4gC3H8與12.8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生成7.2g水、4.4g二氧化碳和a g X。則X的化學式為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2017屆九年級中考三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根據日常經驗和你所學的化學知識,判斷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釀制甜酒 B. 煤炭燃燒 C. 瓷器破碎 D. 鋼鐵生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2017屆九年級上學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純凈物的是( )
①冰水 ②硬水 ③鋼 ④干冰 ⑤石油 ⑥四氧化三鐵.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溧陽市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教學情況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利用粗鹽通過初步的處理除去其中的難溶性雜質,再將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8%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I粗鹽提純下圖所示為粗鹽提純的主要操作。
(1)粗鹽提純的主要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2)以上A、B、C實驗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在上述操作中的作用依次是__________、攪拌,使液體受熱均勻防止迸濺、_____________。
(3)蒸發時,當出現大量晶體還剩少量水時應停止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實驗Ⅱ溶液配制
(4)配制上述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__________、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5)稱量氯化鈉的質量讀數如下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
(6)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塞好橡皮塞并_____________,放到指定的地方。
(7)若實驗中所配制溶液中的氯化鈉溶質質量分數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將稱好的固體轉移至燒杯時有部分固體灑落桌面; B.溶解時用玻璃棒充分攪拌
C.轉移配制好的溶液時濺在試劑瓶外; D.提純的精鹽中仍含有少量可溶性雜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溧陽市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教學情況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 S→SO2 B. KMnO4→MnO2 C. H2O2→H2 D. 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溧陽市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教學情況調查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二氧化碳常用于滅火 B. 二氧化碳有毒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 堿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都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
B. 分子、原子都是不顯電性的粒子,不顯電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 中和反應有鹽和水生成,所以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D. 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沒有刺激性氣味,一定不是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十校2017屆九年級最后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暖貼的發熱材料主要有鐵粉、活性炭、食鹽、水等物質構成。
【提出問題】發熱材料中各主要物質起到了什么作業?
【猜想與假設】
Ⅰ、鐵粉生銹,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
Ⅱ、活性炭能加快鐵粉氧化的速率。
Ⅲ、食鹽能加快鐵粉氧化的速率
【進行實驗】
實驗編號 | 實驗藥品及用量 | 反應時間/min | 溫度上升值/°C | ||||
鐵粉/g | 活性炭/g | 食鹽/g | 水/g | ||||
對照組 | 1 | 0.2 | 0.1 | 5 | 10 | 58 | |
實驗組 | 1 | 0 | 0.2 | 0.1 | 5 | 10 | 0 |
2 | 1 | 0 | 0.1 | 5 | 10 | 2.7 | |
3 | 1 | 0.2 | 0.1 | 0 | 10 | 4.5 | |
4 | 1 | 0.2 | 0 | 5 | 10 | 20 | |
【解釋與結論】
﹙1﹚鐵生銹的條件是_________。
﹙2﹚已知鐵粉在一定條件下生銹,發生氧化反應的產物可能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
﹙3﹚分析________(填實驗編號)的數據,可證明猜想與假設Ⅱ正確。
﹙4﹚分析實驗組4與對照組的數據,可證明猜想與假設__________正確。
【反思與評價】
(5)某同學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實驗組Ⅰ,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 。
(6)某同學質疑此實驗中忽略了發熱材料中的水,你認為分析______________(填實 驗編號)的數據,可證明水的作用。【注意:若答對以下小題獎勵4分,化學試卷總分布超過60分】
【拓展】
﹙7﹚由上述實驗結論分析,鐵制品在海邊比在內陸銹蝕得要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
﹙8﹚請設計實驗驗證使用過后的暖貼中是否還含有單鐵質:______。(寫出實驗操作、預期實驗現象及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