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如下表
物 質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應前質量(g) | 4 | 1 | 42 | 10 |
反應后質量(g) | 待測 | 20 | 6 | 31 |
關于此反應,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 該變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B. 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為1:9
C. 乙、丁的相對分子質量比一定為10:9 D. 甲反應后的質量為8g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半期)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強用玻璃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斷吹氣,在吹氣的過程中發現石灰水先出現渾濁后又變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強又將純凈的CO2持續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與上次相同。
(1)小強做第二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小強從老師那里得知:CO2能與CaCO3和H2O繼續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由此小強推測出Ca(HCO3)2的一條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
(3)小強還想了解Ca(HCO3)2的化學性質。查閱資料后得知碳酸氫鈣[Ca(HCO3)2]受熱易分解,生成難溶性的化合物、氣體等物質。他與同學們一起對碳酸氫鈣受熱分解后產物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難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鈣。經實驗探究結論正確。
猜想2.放出的氣體可能是O2、H2、CO、CO2 、N2中的一種或幾種。
(查閱資料)所有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都不變。由此,同學們排除了氣體為N2
的可能性。
(實驗探究)小強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氣體的成分。
操作1.加熱A裝置,一段時間后,B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操作2.在a處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無明顯現象。
(實驗結論)結論1.碳酸氫鈣分解產生的氣體一定有__________。
結論2.碳酸氫鈣受熱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碳酸氫鈣 碳酸鈣+二氧化碳
(表達交流)
交流1.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操作2實驗中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
交流2.小組內某同學對上述結論提出異議:
該同學的觀點 | 是否同意該同學的觀點并闡述理由 |
該實驗沒有對氧氣進行驗證 | __________ |
“結論2”不正確 | 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應城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物質甲和乙反應生成丙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中分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不變
B. 乙屬于單質,甲和丙屬于化合物
C. 該化學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D. 保持乙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H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沭陽縣修遠中學2019屆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符號中”3”所表示的含義,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l3+---表示鋁元素的化合價為+3 B. Fe3+ ---表示一鐵離子帶三個單位正電荷
C. 3O2 ---表示三個氧分子 D. 3H---表示三個氫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上饒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用下圖裝置進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
(1)如圖A儀器的名稱是____,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能進入集氣瓶的原因是____。
(2)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最多不超過其容積的_____%。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其容積的70%,根據空氣的組成可推出減少的氣體中有氮氣。
(發現問題)氮氣是怎樣減少的呢?
(假設一)氮氣與鎂條反應而減少。
(假設二)___________。
(查閱資料)鎂條在氮氣中能燃燒,產物為氮化鎂(Mg3N2)固體。氮化鎂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鎂條還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該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上饒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中會產生大量白煙的是()
A. 硫在氧氣中燃燒 B.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C. 紅磷在氧氣中燃燒 D. 試管中的水加熱至沸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不能用于鑒別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是( )
A. 紫色石蕊溶液 B. 氯化鈉溶液 C. 鐵粉 D. pH試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小金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鋪有細沙的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B. 對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燒現象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C. 在①中細沙是為了吸收二氧化硫
D. 對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燒現象說明氧氣的濃度會影響反應的劇烈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