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符號填空: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______;(2)兩個硫離子______;
(3)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質_______;(4)食鹽的主要成分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高郵市2019屆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向一定質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Na2CO3溶液,實驗過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P點時的溶液只含一種溶質
B. R點對應橫坐標的數值為180
C. 0至P過程中溶液的pH變大
D. P至Q段表示生成沉淀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廈門市總復習教學化學質量檢測 題型:單選題
對下列生活中的現象或做法解釋不合理的是( )
選項 | 現象或做法 | 解釋 |
A | 物體的熱脹冷縮 | 分子隨溫度升高而變大 |
B | 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 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 |
C | 鋁制品比鐵制品更耐腐蝕 | 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
D | 用洗潔精洗去餐盤上的油漬 | 洗潔精能乳化油漬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開平市2019年中考第一次調研測試-化學卷 含答案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A. 稀釋濃硫酸
B. 添加酒精
C. 氧氣驗滿
D. 稱量氫氧化鈉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八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通過一個學期的化學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實驗室制取 氣體的某些規律,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a_______;b_____。
(2)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編號),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如果用F裝置收集CO2,則CO2應從_____端進入(填c或d)。
(3)通過查閱資料得知:①氨氣(NH3)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其水溶液稱為氨水;②實驗室通過加熱氯化銨(NH4Cl)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氨氣。則實驗室制取氨氣應選擇的發生和收集裝置是_____。(填字母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八校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中,不合理的是( 。
A.此圖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說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B.此圖中附著在燒杯內壁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產生二氧化碳
C.此圖中鋁表面有劃出的痕跡,說明硬鋁比鋁的硬度大
D.此圖中氣球變大,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玻璃管中裝的是細銅絲。
(已知:銅 +氧氣氧化銅;氧化銅是固體)
(1)若加熱前,兩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中有 30mL 空氣,停止加熱冷卻到室溫后,理論上密閉容器中剩余的氣體的體積為_____________mL,由此證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_____________。
(2)不同的同學在做上述實驗時結果差別較大,甲同學最后剩余氣體26mL,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龍巖市金豐片區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空氣和水是人類無法離開的物質。
(1)生活用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______進行檢驗,通過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 自來水廠通常利用氯氣能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HClO)的原理進行殺菌消毒。
① 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② 經上述處理的自來水略顯酸性,其 pH ______7(選填“<”“>”或“=”)。
③ 氯氣加壓變成液態氯氣屬于_____變化。
(3)鐵生銹的條件是:鐵在空氣中和______直接接觸。防止校園中鐵質的自行車棚生銹的有效措施是______。
(4)空氣中______含量升高會造成“溫室效應”。下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①紅磷足量的原因是______;
②燃燒產生的現象為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