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中使用的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Al2 (OH)n Clm · yH2O]X ,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3+n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于各元素相對含量說法正確的是
A.地殼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 |
C.空氣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 | D.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獲取氮氣有很多種途徑,常見的有3種方法。
方法一:將氨氣(NH3)通過赤熱的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生成銅、氮氣和水蒸氣,除去水蒸氣后測得氮氣的密度為1.2508g/L。
方法二:將空氣通過灼熱的銅,得到較純凈的氮氣和氧化銅粉末,測得該氣體的密度為1.2572g/L。 進行實驗時可選擇的實驗儀器如下圖所示(省略夾持裝置與加熱裝置)。
為保證所得氮氣盡可能純凈,除了使用銅外,還可以向裝置 (選填裝置編號)中加入 (填名稱)以除去其它雜質氣體。
方法三:將亞硝酸鈉(NaNO2)和氯化銨的飽和溶液加熱,氮元素全部轉化為氮氣。下圖是實驗室用這種方法制N2,并測定生成N2體積的裝置(部分裝置略去),請回答相關問題。
【查閱資料】
(1)NaNO2+NH4ClNaCl+N2↑+2H2O
(此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
(2)B部分中冰鹽是冷凝作用
【實驗探究】
① ▲ ;
②20℃時,取含溶質0.21g飽和NH4Cl溶液放入燒瓶,連接裝置;
③調節水準管,使其與量氣管中液面相平,記錄量氣管中水面讀數為12.0mL;
④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飽和NaNO2溶液,加熱至反應發生,移走酒精燈;
⑤燒瓶中不再產生氣泡時,關閉活塞;
⑥待冷卻至室溫,調節兩邊液面高度相平,記錄量氣管中水面讀數為100.0mL;
⑦處理剩余藥品,整理實驗臺。
【實驗分析及數據處理】
(1)加入藥品前必須進行的實驗①是 ;
(2)步驟④中,移走酒精燈的目的是 ;
(3)計算生成氮氣的質量和密度。 (4分,計算過程中以及最終數據均保留2位小數)
【解釋與結論】
1892年,英國科學家瑞利(Rayleigh)發現,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氣在相同條件
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純氮氣密度總是偏大5‰左右。若實驗設計與操作均無錯誤,且氮氣已完全干燥,請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條件下,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與評價】
(1)裝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與蒸餾瓶之間連接的導管所起的作用是
C
A.防止NaNO2飽和溶液蒸發 B.保證實驗裝置不漏氣
C.使NaNO2飽和溶液順利滴下 D.防止溶液沖入U形管
(2)科學家瑞利僅僅是從小數點第三位數的差別,發現了新物質。這啟示我們在今后的學習 和生活中要學習科學家的 .
A.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于懷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學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棄,不要浪費時間
C.不能因為微小的差異而放過一次成功的機會
D.要相信權威,權威一定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鎘污染的大米,食用后對人體有害。下列有關鎘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鎘的原子序數是48 B.鎘屬于非金屬元素
C.鎘的元素符號是Cd D.鎘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分子與乙分子反應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質甲是單質,化學式是B2
B.丙分子中A、B原子個數比為3∶1
C.反應前后原子的個數沒有改變,分子的個數也沒有改變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學式為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鐵酸鉀(K2FeO4)是一種新型消毒、凈水劑。用金屬鐵制備鐵酸鉀的流程如下:
![]() |
座號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H2O2在二氧化錳作用常用于制取O2 ,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反應①、②、③中沒有涉及到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填字母代號)。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3)固體B的成分是 (用符號表示)。若將a g鐵棒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后鐵棒為b g ,則反應的硫酸銅的質量為 。
(4)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② ;
反應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石頭紙是以碳酸鈣粉末為主要原料,加少量聚乙烯和膠合劑制成。下列關于“石頭紙”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石頭紙不宜在高溫條件下生產 B.石頭紙能耐酸和堿的腐蝕
C.石頭紙不易燃燒 D.使用石頭紙,有利于保護森林,且環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