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列儀器進行氣體的制取實驗。請根據要求填空。
(1)實驗室為制取一瓶較純凈的氧氣,選取了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方法,應選取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如果改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制取1.6g氧氣,需要5%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______g。
(2)實驗室用硫化亞鐵(FeS)固體與稀硫酸混合制硫化氫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
(3)某同學用大理石與濃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時,發現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入大量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于是使用了下邊裝置進行處理,得到純凈、干燥的二氧化碳。那么混合氣體應先進入裝置_______再進入裝置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2018屆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價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組是:
A. NH3 NO HNO3 B. N2O4 N2O5 NO2
C. HNO3 NO2 NH3 D. NO NO2 N2O3
A 【解析】A. NH3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3;NO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2;HNO3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5,符合題意;B. N2O4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4;N2O5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5;NO2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4,不符合題意;C. HNO3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5;NO2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4;NH3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3,不符合題意;D. NO中N元素的化合價是+2;NO2中N元素的化合...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沂水縣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t1 ℃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鉀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所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完成下列各題。
(1)燒杯①的溶液是________(填溶質的化學式)的溶液
(2)t1 ℃時,20g硝酸鉀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為_________(“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若將燒杯①和燒杯②的溶液都升溫到t2 ℃,則兩燒杯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燒杯①溶液的濃度 _____ (選填“大于”、“小于”、“等于”或“無法比較”)燒杯②溶液的濃度。
(4)t1 ℃時,若將125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稀釋至溶質質量分數為10%,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 g 。
KNO3 飽和 等 125 【解析】(1) t1 ℃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鉀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①的底部有沒有固體剩余,②的底部有固體剩余,所以t1 ℃時,①的溶解度大于②的溶解度,所以燒杯①的溶液是氯化鉀溶液;(2)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5g,20g硝酸鉀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3) t2 ℃時二者的溶解度相同,故將燒杯①和燒杯②的溶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沂水縣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關于碳循環和氧循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碳循環和氧循環分別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
B. 碳循環和氧循環過程中均發生了化學變化
C. 綠色植物的生長過程,既涉及碳循環,又涉及氧循環
D. 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A 【解析】A.碳循環和氧循環分別是指含碳物質和含氧物質的循環;B.碳循環和氧循環過程中均有物質種類改變,都發生了化學變化C.綠色植物的生長過程,既涉既有含碳化合物的轉化即碳循環,又涉及含氧物質的轉化即氧循環;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正確,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沂水縣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null
將少量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泥土 B. 面粉 C. 白糖 D. 汽油
C 【解析】A、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不能夠形成溶液,錯誤;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不能夠形成溶液,錯誤;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正確;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不能夠形成溶液,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2018屆九年級中考一模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鈦(Ti)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點高,抗腐蝕性能好等優良性能,被譽為“未來金屬”。現有5種含鈦元素的物質:Ti、TiO2、Ti2O3、TiCl4、K2TiO3。回答下列問題:
(1)Ti2O3讀作_____________。
(2)上述5種物質中鈦元素的化合價一共有______種。
(3)從物質分類的角度看,K2TiO3屬于_______。(填選項)
A.鹽 B.氧化物 C.堿
(4)已知Ti2(SO4)3溶于水溶液呈紫色。Ti2O3(紫黑色固體)在加熱條件下可溶于硫酸,生成Ti2(SO4)3 。可觀察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二鈦 3 A 紫黑色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紫色 【解析】(1)根據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來分析;(2)根據單質的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來分析;(3)根據物質的分類來分析;(4)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實驗現象來分析。(1)由氧化物的命名方法可知,Ti2O3讀作三氧化二鈦;(2)Ti屬于單質,化合價為0;TiO2中氧元素顯-2價,則鈦元素顯+4價;Ti2O3中氧元素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2018屆九年級中考一模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用煤火取暖時應注意通風,防止二氧化碳中毒
B. CO2和CO在一定的條件下都能與CuO反應
C. CO2和CO都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
D. 古代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長久不變色,是因為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D 【解析】A、煤不完全燃燒能產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所以用煤火取暖時應注意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錯誤;B、CO2不具有還原性,不能與CuO反應,錯誤;C、CO2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CO不是,錯誤;D、古代書畫家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長時間不變色,是因為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朝陽區2018年初三一模化學試卷(原創解析) 題型:實驗題
為探究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A、B兩個方案。
方案A | 方案B |
(1)能驗證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案是________(填“A”或“B”)。
(2)方案B中,證明鐵的活動性比銅強的現象是___________。
A ③中產生氣泡,②中無現象 【解析】方案A:實驗中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①中無明顯變化,②中鐵片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由實驗現象可知,鐵比銅活潑,銅比銀活潑;方案B: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①②中均無明顯變化,③中有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凡片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除去下列各組物質中的雜質,所用試劑和方法均正確的是
物質 | 雜質 | 除雜所用的試劑和方法 | |
A | CaO固體 | CaCO3固體 |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
B | KCl固體 | MnO2固體 | 加入足量的水溶液,再過濾,蒸發 |
C | CO2氣體 | CO氣體 | 點燃 |
D | NaCl溶液 | CuCl2 | 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過濾 |
A. A B. B C. C D. D
BD 【解析】 物質 雜質 除雜所用的試劑和方法 A CaO固體 CaCO3固體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與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A錯誤; B KCl固體 MnO2固體 二氧化錳不溶于水,氯化鉀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液,再過濾,蒸發,故B正確; C CO2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