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中,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
A. 水 B. 氨氣 C. 氯化鈉 D. 金屬汞
D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錯誤;B、氨氣是由氨分子構成的,故錯誤;C、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錯誤;D、汞是金屬,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正確。故選D。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凡片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與化學有關的知識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化學中“大”“小”關系 | B.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 |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20℃ > 60℃ 沸點---液氮 > 液氧 | 點燃可燃性氣體---先驗純后點燃 排水法收集氧氣---先移出導氣管, 后熄滅酒精燈 |
C.化學中常見的“三” | D.用途與性質 |
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 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 | 用鎢絲作燈絲---熔點高 鋁合金制飛機---質輕、硬度好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A.化學中“大”“小”關系 B.實驗操作的先后順序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20℃< 60℃,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沸點---液氮 <液氧,故A錯誤; 點燃可燃性氣體---先驗純后點燃,以防爆炸;排水法收集氧氣---先移出導氣管,后熄滅酒精燈,防止倒吸,故B正確; C.化學中常見的“三” D.用途與性質 分子、原子、離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樊片2018屆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與“綠色化學”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A. 農民在玉米地大量焚燒秸稈來得到鉀肥
B.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
C. 工業廢水處理后再排放
D. 提高煤炭脫硫技術,同時改進燃煤爐灶,促使燃料充分燃燒
A 【解析】A、農民在玉米地應秸稈還田,不應大量焚燒秸稈,以免污染環境,故A錯誤;B、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更有利于環保,故B正確;C、工業廢水處理后再排放,以免污染環境,故C正確;D、提高煤炭脫硫技術,同時改進燃煤爐灶,促使燃料成分燃燒,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屬于空氣污染物,燃料充分燃燒又節約了資源,故D正確。 點睛∶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秸稈還田,提高煤炭脫硫技術,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一)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根據給出的KNO3和NaCl兩種物質的溶解度表、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1)在80℃時,NaCl的溶解度為__________ g;
(2)在35℃時,KNO3和NaCl兩種物質中,溶解度較大是___________ ;
(3)將80 g KNO3、20g NaCl的分別放入100g 60℃的水中,充分攪拌,再降溫到20℃,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
A.60℃時有部分KNO3與溶液共存 B.降溫到20℃時只有KNO3 析出
C.降溫到20℃時NaCl已經飽和
38.4 KNO3 B 【解析】(1) 在溶解度曲線圖上,橫坐標是溫度,縱坐標是溶解度。由圖可知在80℃時,NaCl的溶解度為38.4 g;(2)在35℃時,KNO3和NaCl兩種物質中,溶解度較大是KNO3; (3)將80 g KNO3、20g NaCl的分別放入100g 60℃的水中,充分攪拌,再降溫到20℃,A.60℃時KNO3的溶解度為110g,所以60g硝酸鉀能完全溶解,錯誤; 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長春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一)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總結中,正確的是
A. 不同種元素原子的質子數一定不同
B. 不同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一定不同
C. 不同種單質的組成元素一定不同
D. 不同種化合物的化學性質一定不同
A 【解析】A. 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元素,所以不同種元素原子的質子數一定不同,正確;B. 不同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可能相同,如鎂原子和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2,錯誤;C. 不同種單質的組成元素可能會相同,如氧氣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錯誤;D. 不同種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可能相似,如甲烷和酒精都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錯誤。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平涼市2018屆九年級畢業模擬測試(二)化學試卷A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五一勞動節過后,張檬同學在實驗室發現實驗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由此激發了她的探究興趣。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是否變質,變質程度如何呢?王欽同學做出了以下猜想:
【作出猜想】猜想一:沒有變質,溶質只有NaOH
(1)猜想二:部分變質,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全部變質,溶質只有Na2CO3
【實驗探究】任珂同學設計實驗來驗證王欽同學哪一種猜想正確。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 |
步驟一:取少量NaOH樣品溶液于試管中,滴加少量稀鹽酸 | 觀察到有少量氣泡冒出 | (2)猜想_____不成立 |
步驟二:另取少量NaOH樣品溶液于試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再滴加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 | 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后溶液變紅 | (3)猜想____成立 |
【實驗反思】
(4)步驟二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下列物質:
①BaCl2 ②Ca(OH)2 ③ Ba(OH)2溶液,
其中能代替任珂同學實驗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
(5)經過討論,馬萌同學認為該實驗探究不必要進行步驟一的操作,直接通過步驟二的操作和現象就能得出三個猜想中某一猜想正確,你同意該觀點嗎?_____________。
【拓展應用】(6)在空氣中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保存氫氧化鈉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蘭青尹同學用所學知識來除去已部分變質的NaOH中混有的Na2CO3,方法是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NaOH和Na2CO3 一 二 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 ① 同意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密封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解析】(1)氫氧化鈉變質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所以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溶質是NaOH和Na2CO3。(2)碳酸鹽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冒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平涼市2018屆九年級畢業模擬測試(二)化學試卷A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
選項 | 物質 | 雜質 | 除雜質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鹽酸 | 過量碳酸鈣、過濾 |
B | KOH溶液 | KCl | 適量稀鹽酸 |
C | H2 | 水蒸氣 | 濃硫酸 |
D | CO2 | CO |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加入過量碳酸鈣、過濾,濾出固體,濾液是氯化鈣溶液,正確;B、稀鹽酸與氯化鉀不反應,無法除去,錯誤;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與氫氣反應,可除去氫氣中的水蒸氣,正確;D、CuO+COCu+CO2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正確。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2018屆九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室溫時,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用逐滴滴入的方式),混合溶液的pH隨滴入溶液體積變化如右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反應時溶液的pH等于7
B. 滴入溶液體積為5mL時,向溶液再加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紅色
C. 當滴入溶液的體積為15mL時,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NaOH
D. 該圖像表示的是將鹽酸液滴入氫氧化鈉溶中
D 【解析】A、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恰好反應時,溶液顯中性,溶液pH=7,正確;B、滴入溶液體積為5mL時,pH=2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正確; C、當滴入溶液的體積為15mL時,溶液的pH=14,溶液呈堿性,溶液中的溶質是生成的NaCl和過量的氫氧化鈉,正確;D、根據圖像,在反應未進行時,溶液的pH<2,為強酸性溶液,該曲線反應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診斷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物質世界充滿了變化,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鎂帶燃燒 B.海水曬鹽 C.粉筆折斷 D.干冰升華
A 【解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 反之,則是物理變化。鎂帶燃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海水曬鹽 、粉筆折斷、干冰升華都沒有新的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