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A. 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產生白色固體物質
B.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 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白色煙霧
D. 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多選題
某氣體可能由一種或多種常見的氣體組成,經測定其中只含有碳、氧兩種元素,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某同學探究該氣體組成情況,以下結論你認為正確的是
A. 該氣體一定是CO、CO2的混合氣體
B. 該氣體可能是CO2 和O2的混合氣體
C. 該氣體可能是CO和O2組成的混合氣體
D. 該氣體中可能含有三種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丁蜀學區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某些物質間轉化關系(各反應物均無剩余,反應條件省略)。A為不溶于水的固體粉末,且A在該化學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均不改變;B和C組成元素完全相同且均為無色液體;A、B、C均為氧化物;D和E為無色單質氣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是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B. B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C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低;
C. C通過分解反應轉化為D和E;
D. 操作X是指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錫北片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1)用合適的化學用語填空
①硫酸根離子______;②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氣體是______;③氯化銨的化學式______;④過氧化氫分子由____構成。⑤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符號表達式______.
(2)等質量的氧氣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氣體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錫北片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錳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屬于金屬元素
B. 原子核內中子數為25
C.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30
D. 在地殼中的含量為54.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錫東片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化學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儀器或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J的名稱___________:
(2)若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必須要增加的一種儀器是________;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若用裝置H收集氧氣,氧氣應從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F裝置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__。
(3)某同學用上述(2)中的方法制取氧氣,實驗過程中試管發生了炸裂,請你幫他分析試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4)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氣,需要的儀器是______(填字母從A—J中選擇),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
(5)氨氣是一種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以使酚酞試液變紅。實驗室可用加熱氫氧化鈣和氯化銨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實驗室可用______方法收集氨氣,如果選用如圖裝置進行制備并驗證氨氣的性質,當實驗開始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發現酚酞試液變紅,且可以看到燃著的蠟燭熄滅。根據信息你認為:玻璃導管沒有伸入酚酞試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蠟燭熄滅說明氨氣_________(填化學性質,任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錫東片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用天平準確稱量11.6g的食鹽(1g以下用游碼),發現稱量時左物右碼顛倒了,則實際稱得的食鹽的質量為
A. 11.6g B. 10g C. 10.4g D. 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黃橋東區域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問題的研究中,沒有利用對比實驗方法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江陰市澄要片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X、Y、Z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三種物質,其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X、Z元素組成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體,Y為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轉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價都發生了變化
B. 轉化③可通過化合反應實現
C. 轉化①、④可通過分解反應實現
D. 氣體Y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