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學活動小組探究金屬的反應規律。
【探究一】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右圖所示實驗。
已知:試管內的鎂條和鐵片表面均被打磨潔凈,且形狀、大小相同;同時加入等質量和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甲中反應方程式為 。
(1)若比較鎂和鐵的金屬活動性,觀察到的現象是 ;
(2)若比較相同時間內鎂、鐵與稀硫酸反應放出熱量的多少,長頸漏斗中的現象是 ;
(3)若實驗所用的金屬均過量,則甲裝置中產生的H2的質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裝置中產生的H2質量。
【探究二】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鎂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硫酸,沒有氣泡產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銅
B.濾出的固體可能含有鐵和鎂
C.濾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銅
D.濾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鎂和硫酸亞鐵
【探究一】Mg+H2SO4=MgSO4+H2↑
(1)鎂和稀硫酸產生氣泡的速率比鐵和稀硫酸產生氣泡的速率快
(2)甲裝置長頸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裝置中的高
(3)等于
【探究二】ACD(2分,漏選給1分,有錯誤選項不給分)
解析:本題從不同角度分析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實驗目的到實驗現象,到實驗結果,很有深度,是一道很好的中考題。
甲中發生的是鎂和稀硫酸反應,鎂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
(1)通過產生氣泡的速率可以知道鎂的活潑性比鐵強
(2)由長頸漏斗中的液面的高度,甲圖中液面的高度比乙圖中液面的高度要高,所以可以知道鎂和稀硫酸反應放出的熱量比較多
(3)所用金屬過量,酸完全反應,酸中的氫元素全部轉化到了氫氣中,酸完全反應氫元素的質量就相等,所以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就相等
(4)可根據金屬活動順序及物質的化學性質,采用逐一驗證法進行解答,也可正向理論推斷;首先從濾出的固體不能和鹽酸反應可以對B進行判斷;其次從金屬活動順序及題中給的信息“一定量的鎂粉”進行判斷
A.因為鎂粉首先要和硫酸銅反應,所以生成物一定有銅,故說法正確
B.濾出固體不可能有鐵和鎂,因為二者和鹽酸反應有氣體生成,所以不正確
C. 因為金屬鎂的質量不確定,所以硫酸銅是否含有未知,說法正確
D. 因為鎂粉參與反應,所以濾液一定有硫酸鎂,硫酸亞鐵不可能參與反應,因為產物中沒有鐵存在,說法正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 屬 | 鈦 | 鋁 | 銅 |
與鹽酸反應 | 放出氣體緩慢 | 放出氣泡快 | 無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I.取少量的金屬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 氫氧化鈉溶液 (填試劑名稱). |
有氣泡產生(或固體減少) |
僅除去鋁 |
II.將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有氣泡產生(或固體減少或產生淺綠色溶液). |
證明含有鐵 |
III.將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加水,多次洗滌剩余固體 | 剩余固體呈紫紅色 | 證明含有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Ⅰ取少量的金屬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 |
僅除去鋁 | |
Ⅱ將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證明含有鐵 | |
Ⅲ將試管靜置,棄去上層清液,多次洗滌剩余固體 | 剩余固體呈紫紅色 | 證明含有銅 |
加NaOH溶液的次數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
剩余固體的質量/g | 16.5 | n | 9.5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或解釋 |
①最適量的合金粉末于燒杯中,加入過量的 |
除去合金金粉中的鋁 | |
②將步驟①所得物質過濾,再向濾液渣中加入過量的 |
猜想三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