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取用試劑的操作圖示錯誤的是( )
| A. | 用藥匙取用粉末 | B. | 用紙槽取用粉末 | C. | 傾倒液體 | D. | 取用塊狀固體 |
固體藥品的取用;液體藥品的取用.. | |
專題: |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
分析: | A、用藥匙取用粉末狀藥品要將試管橫放;B、用紙槽取用粉末狀藥品要將試管橫放;C、傾倒液體:瓶塞倒放、標簽向著手心、試管傾斜,試劑瓶口與試管口緊挨著;D、塊狀固體取用:將試管橫放再放. |
解答: | 解:A、藥匙取用粉末狀藥品,要將試管橫放,用藥匙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故A正確; B、用紙槽取用粉末狀藥品,要將試管橫放,用紙槽將藥品送到試管底部,再將試管豎起,故B正確; C、傾倒液體:瓶塞倒放、標簽向著手心、試管傾斜,試劑瓶口與試管口緊挨著,故C正確; D、塊狀固體取用:將試管橫放,用鑷子將藥品放在試管口,將試管慢慢豎起,故D錯. 故選D. |
點評: | 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學實驗的基礎,學生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領,使操作規范.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二氧化碳雖然只約占空氣總體積的0.03%,但對動植物的生命活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如下圖甲所示,在x處合理的過程有: 、 、腐爛等.
(2)如圖乙是證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在燒杯中裝入大半杯水,放入一些金魚藻,并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靜置一段時間后,用漏斗罩住金魚藻,然后將盛滿水的試管倒置于漏斗上,過一會兒,試管內有許多氣泡產生,管內液面下降.根據這一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②當試管內的液面處于圖示位置時,試管內的氣體壓強 外界大氣壓強(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同學們進行“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的實驗探究,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 |
A B C
(1)如圖A、B所示,將錐形瓶(反應物未接觸)放在天平上,右盤加砝碼使之平衡,取下錐形瓶,將錐形瓶中兩種物質混合,反應完全后將錐形瓶再放回天平左盤上。
①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②B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理由是 。
③從原子的角度分析“質量守恒定律” 。
(2)如上圖C所示,用細線系住鎂條使之平衡,然后在鎂條一端用酒精燈加熱。鎂條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
①寫出鎂在空氣中加熱的文字表達式 。
②加熱一段時間后,鎂條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體積分數)。他的操作過程如下(有100mL和500mL量筒供選用):
①、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后,將c處的止水夾夾緊,點燃紅磷后,迅速插入左邊的廣口瓶中;
②、待燃燒停止,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后,將c處的止水夾打開。結果發現燒杯中的水進入到廣口瓶中;
③、待燒杯中的水不能再進入廣口瓶后,打開廣口瓶的橡膠塞,將廣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測得其中水的體積為76ml。
④該同學又設法準確地測定了廣口瓶中空氣的體積,數據為400mL。
回答下列問題:①紅磷燃燒時最明顯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該同學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與理論值21%相比較,產生誤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導氣管的體積可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 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 B.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 |
| C. |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 D. | 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