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圖甲、乙、丙分別是木炭、硫粉和細鐵絲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的反應.
(1)分別寫出木炭、硫粉和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甲: ;乙: ;丙: ;
(2)上述集氣瓶中發生的三個反應的相同點是 (多選,填序號).
A.都是化合反應 B.都是氧化反應 C.生成物都是固體
D.都需要點燃 E.都是非金屬與氧氣反應 F.都伴隨有發光、放熱的現象
(3)做實驗甲和乙時,木炭、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劇烈;做丙實驗時,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而在空氣中只是發紅并未燃燒.據此說明可燃物能否燃燒或燃燒的劇烈程度與 有關.
(4)小華將裝置乙改裝為如圖丁所示裝置直接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你認為他的實驗能否成功,并說明理由. .
氧氣的化學性質;空氣組成的測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 |
專題: | 空氣與水. |
分析: | (1)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 (2)根據圖示結合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硫、磷和鐵絲都能在氧氣中燃燒,都是物質跟氧氣的反應,生成的都是一種物質,硫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氣體,磷燃燒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體,鐵絲燃燒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鐵固體.鐵絲屬于金屬. (3)根據促進燃燒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氧氣的濃度解答. (4)根據木炭燃燒后的生成物的狀態分析. |
解答: | 解:(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 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 (2)鐵與氧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固體,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這三個反應都是化合反應,都是與氧氣反應,是氧化反應,反應都需要點燃,都有發光放熱現象,故相同點為A、B、D、F; (3)增大氧氣的濃度、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能促進可燃物的燃燒.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而在空氣中只是發紅并未燃燒.據此,說明可燃物能否燃燒或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4)不能.因為硫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氣體,不會造成裝置壓強減小. 故答案為:(1)C+O2 (2)ABDF(錯寫、漏寫不得分) (3)氧氣的含量(只答氧氣不得分) (4)不能.因為硫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氣體. |
點評: | 本題考查了氧氣的有關性質,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
| B. |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
| C. | 硫在盛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用鼻子湊近集氣瓶口會聞到刺激性氣味 |
| D. | 在雙氧水中滴加硫酸銅溶液后,立刻產生大量氣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神舟八號”飛船送入太空的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火箭工作中發生的反應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學式是( )
| A. | N2O4 | B. | NO2 | C. | N2O | D. | C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紅色的短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一直浮在水面上.據此請總結出常溫下蠟燭的兩條物理性質: .
(2)點燃蠟燭(圖一),能觀察到發生化學變化的現象: .(寫出一條)
(3)取一小木條,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圖二)約一秒后取出,觀察到木條表面出現環形焦斑.據此推測,蠟燭火焰中 溫度最高.
(4)將短玻璃管插入焰心,用燃燒的木條靠近導管另一端(圖三),發現導出的氣體可以點燃.請你推測導管里氣體可能會是 .
(5)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圖四),觀察燒杯壁上有 出現.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到 .
據此小明得出蠟燭是由碳、氫元素組成的.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正確? .
(6)為了測定蠟燭中碳、氫兩 種元素的質量比,小華設計了如圖五所示的實驗.
蠟燭 | 裝置Ⅱ | 裝置Ⅲ | |
反應前的質量/g | 15.8 | 182.3 | 212.2 |
反應后的質量/g | 14.4 | 184.1 | 216.6 |
實驗步驟如下:
先分別稱量蠟燭、裝置Ⅱ(吸收水)、裝置Ⅲ(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
按圖示連接好儀器,點燃蠟燭,同時從a導管口抽氣.
一段時間后熄滅蠟燭,再分別稱量蠟燭、裝置Ⅱ、裝置Ⅲ的質量.
實驗數據如上表.請回答:
①該實驗中測得水的質量為 g.
②由該實驗數據計算,蠟燭中碳、氫元素的質量之比為 .
③理論上,裝置Ⅱ和裝置Ⅲ增加的總質量大于蠟燭失去的質量,其原因是 .
④該實驗能否準確測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說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概念之間常存在從屬、并列、交叉等不同的關系。如右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 B | C |
| |
X | 純凈物 | 緩慢氧化 | 分子 | 分解反應 |
Y | 單質 | 氧化反應 | 離子 | 化合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變化.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有本質區別的變化是( )
| A. |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現食鹽晶體 |
| B. | 洗凈的鐵鍋出現銹漬 |
| C. | 把活性炭放入冰箱中,消除冰箱內異味 |
| D. | 打開酒瓶滿屋飄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方案與實驗結論相對應的是( )
選項 | A | B | C | D |
方案 | | | | |
結論 | 比較呼出氣體中CO2含量較空氣中的多 | 說明白煙的成分與蠟燭成分相同 | 說明氨分子在不斷地運動,而酚酞分子不運動 | 說明液態水與氣態水可以相互轉化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