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化學課堂上同學們正在進行酸、堿、鹽知識的探究,以下是教學片斷,請你參與其中并認真填寫空格.
【學生實驗】將二氧化碳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前者變渾濁,后者無明顯現象.
【學生板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猜想假設】猜想①: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猜想②:兩者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實驗探究】
(1)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兩個實驗.實驗現象:A中軟塑料瓶変癟,B中
(2)小紅認為小華的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容器內壓強降低.小明同學卻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小華的實驗不嚴謹,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對比實驗是 .
(3)小寧設計的是通過檢驗生成物來驗證猜想,請幫她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向B實驗后的溶液中加入 | 驗證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
【反思拓展】通過此探究實驗,我們發現,對于沒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證明反應的發生,這兩個角度是 ; .
【答案】【學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
【實驗探究】(1)氣球膨脹變大;
(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內壓強降低;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現象進行對比;
(3)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向B實驗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鹽酸(或氯化鈣溶液等) | 有氣泡產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 驗證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
【反思拓展】可以通過檢驗反應物減少證明反應發生;可以通過檢驗生成物證明反應發生.
【解析】【學生板演】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實驗探究】(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瓶內氣體減少,氣壓減小,大氣壓將空氣壓入氣球,所以氣球變大;
(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所以小華的設計不嚴密;要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確實發生了反應,還需設計對比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再重復實驗與放入氫氧化鈉溶液的現象(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是否相同、氣球膨脹的大小是否相同)通過對比推導出正確的結論;
(3)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還可以檢驗其反應生成物來驗證,可向實驗后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氯化鈣溶液,若觀察到有氣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說明二者發生了反應,因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水,無氣體生成,氫氧化鈉與氯化鈣溶液不反應;
【反思拓展】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對于沒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我們可以通過間接檢驗反應物是否減少或檢驗生成物的方法驗證反應是否發生;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請選擇與下列敘述相對應物質的序號填空:
①活性炭 ②稀硫酸 ③PH試紙 ④硝酸鉀 ⑤氯化鈉
(1)可用于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是 ; (2)具有吸附性的是 ;
(3)生理鹽水中的溶質是 ; (4)可用于金屬表面除銹的是 ;
(5)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戊二醛(C5H8O2)是一種預防“禽流感”的高效消毒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戊二醛屬于有機化合物
B.戊二醛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C.戊二醛中碳、氫、氧元素質量比為5:8:2
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鹽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三瓶遺失標簽的溶液,為了鑒別這些溶液,將它們編號為A、B、C,并按下圖步驟進行實驗,觀察到以下現象:
(1)寫出試劑的名稱①是 ;②是 .
(2)寫出三種溶液的化學式:A 、B 、C .
(3)寫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寫出A與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本實驗如果將步驟①與步驟②顛倒,能否達到實驗目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事實不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的是
A.鐵能將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
B.鋁制品抗腐蝕能力比鐵制品強
C.不能用金屬銅與稀硫酸反應制氫氣
D.相同條件下,鎂和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劇烈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不正確的是
序號 | 物質 | 雜質(少量) | 試劑和操作方法 |
A | O2 | H2O蒸汽 | 通過濃H2SO4 |
B | 稀鹽酸 | 稀硫酸 | 加入適量BaCl2溶液,過濾 |
C | Na2CO3粉末 | NaHCO3粉末 | 加熱 |
D | KN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適量的Na2SO4溶液,過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