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見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某物質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B. 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后,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增大
C. 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
D. 用濕潤的PH試紙測檸檬汁的PH值,測量結果會偏大
D 【解析】A、某物質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該物質一定含有碳、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錯誤;B、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后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增大,例如通過降溫的方法使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后溶質質量分數可能不變,錯誤;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鈉中含有氧元素,不屬于氧化物,錯誤;D、用濕潤的PH試紙測檸檬汁的PH值,測量結果會偏大,正確。故選D。...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一模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做法對人體健康沒有害的是
A. 用干冰保藏易變質食品 B. 用硫磺熏制木耳、粉絲等食品
C. 用甲醛浸泡易腐爛的食品 D. 用地溝油炒菜
A 【解析】A、干冰屬于無毒的物質,通過升華吸熱降低食品的溫度,保存食品,正確;B、硫磺燃燒后產生的二氧化硫對人體有劇毒,錯誤;C、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產品,錯誤;D、地溝油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不能食用,錯誤。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2018屆初三中考化學復習 溶液---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乳化現象 專題復習練習 題型:單選題
花生油、鹽、醬、玉米粉是廚房中的常用品,將它們分別與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屬于懸濁液的是( )
①花生油 ②食鹽 ③面醬 ④玉米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D 【解析】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大于100納米不溶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懸濁液;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攪拌,得到的是乳濁液。①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與足量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濁液,錯誤;②食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錯誤;③④面醬和玉米粉,與足量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懸濁...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我國海洋專屬經濟區幅員遼闊,海洋資源豐富,從海水中可以提取粗鹽和制備金屬鎂等物質。
(1)粗鹽提純時每步操作都會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
(2)從鹵水中提取鎂的過程如圖所示:
在上述轉化過程中①處所發生的反應屬于____________反應(填“中和”“復分解” “化合”“分解”之一)。寫出步驟②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裝有等量水的A、B、C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10g、25g、25g,NaNO3固體,充分溶解 ,現象如圖1所示。
①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號)
②在圖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線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③要使燒杯B中剩佘固體繼續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一種即可)
④依據圖2的分析判斷,若分別將100g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對所得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填序號)
A.甲、乙都是飽和溶液
B.所含溶劑的質量:甲<乙
C.溶液的質量:甲>乙
D.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乙
玻璃棒玻璃棒 復分解 ;復分解 ; Mg(OH)2+2HCl=MgCl2+2H2O Mg(OH)2+2HCl=MgCl2+2H2O B ;B ; 甲;甲; 升溫或加水;升溫或加水; BD BD 【解析】(1) 溶解時玻璃棒起到攪拌,加速溶解的作用;過濾時起到引流的作用;蒸發時起到攪拌的作用,最后起到轉移固體的作用,故粗鹽提純時每步操作都會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是玻璃棒;(2)鹵水中含有鹽,石灰乳...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方案不可行的是
A. 用水區分硝酸銨固體與食鹽固體
B. 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氧氣和氮氣
C. 用稀鹽酸區分黃金和黃銅(銅鋅合金)
D. 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B 【解析】A、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食鹽固體溶于水,溶液溫度不變,故A可行;B、氧氣和氮氣都是無味氣體,聞氣味不能鑒別,不可行;C、黃銅中的鋅和稀鹽酸反應能生成氣體,黃金和稀鹽酸不反應,沒有現象,可行;D、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泡沫多的是軟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可行。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不正確是
A. 向試管內滴加液體時,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
B. 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跟量筒內的凹液面最低處水平
C. 若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D. 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預先在集氣瓶底鋪一層細沙
A 【解析】A、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滴管要懸空垂直滴加,為防止污染藥品,滴管不可伸入試管內,錯誤;B、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跟量筒內的凹液面最低處水平,正確;C、酒精灑在實驗桌上燃燒起來,可用濕抹布蓋滅,隔絕氧氣滅火,正確;D、做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預先在集氣瓶底鋪一層細沙,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天津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復習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 專題練習 題型:單選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一枚潔凈的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到鐵釘表面有紅色的物質析出,且產生少量的氣體。于是,他們重新配制硫酸銅溶液,再次實驗,又觀察到相同的現象。關于該實驗,有如下說法:①產生的氣體可能是氫氣;②完全反應后溶液呈黃色;③實驗中一定發生了置換反應;④由實驗可以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Cu > Fe;⑤硫酸銅溶液可能顯酸性;⑥重做實驗沒有任何意義。其中正確說法的個數有( )
A. 2個 B. 3個 C. 4個 D. 5個
B 【解析】試題分析:根據題中的敘述,①產生的氣體可能是氫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是正確的敘述;②完全反應后溶液呈黃色,因為溶液中沒含有三價鐵離子,只有二價鐵離子,是錯誤的敘述;③實驗中一定發生了置換反應,因為由銅單質,故是正確的;④由實驗可以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Cu > Fe,是錯誤的敘述;⑤硫酸銅溶液可能顯酸性,是正確的敘述;⑥重做實驗沒有任何意義,是錯誤的敘述。故答案選擇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鄂爾多斯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金屬加工廠生產過程中的廢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銅,為回收利用資源和防止污染,該廠向廢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反應停止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少量的稀鹽酸,無沉淀產生,則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
B. 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和銅,一定不含有鐵
C. 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一定沒有硝酸銅
D. 濾液中一定含有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
A 【解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金屬活動性差距越大,越易反應。向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鐵粉先與硝酸銀溶液反應,Fe+2AgNO3=2Ag+ Fe(NO3)2 ,待硝酸銀溶液反應完以后,鐵粉才與硝酸銅溶液反應,Fe+Cu(NO3)2==Fe(NO3)2+Cu。向濾液中加入少量的稀鹽酸,無沉淀產生,說明濾液中無硝...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擬考試 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明明同學利用右圖裝置制取氧氣,其實驗步驟有:①加熱;②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③裝藥品;④用排水法收集;⑤從水槽中取出導管;⑥熄滅酒精燈;⑦連接儀器。
(1)其操作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2)寫出用如圖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康康同學認為,如果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該裝置還需要改進,原因是什么______?
⑦②③①④⑤⑥ 2KClO32KCl+3O2↑ 試管口加棉花,防止加熱時堵塞導管口 【解析】(1)實驗室用固體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是:連接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入藥品、點燃酒精燈、收集氣體、將導氣管移離水面、熄滅酒精燈,故填⑦②③①④⑤⑥。(2)試管口沒有放棉花團,是用氯酸鉀制取氧氣,2KClO32KCl+3O2↑。(3)如果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試管口要加棉花團,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顆粒堵...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