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興趣小組同學準備進行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實驗時,發現實驗臺上擺放的藥品中,有一裝溶液的試劑瓶未蓋瓶蓋且標簽破損(如下圖),于是決定對這瓶溶液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獲得信息】酸、堿、鹽的性質實驗中常用到含有鈉元素的物質是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
【提出猜想】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鈉溶液;猜想二:氫氧化鈉溶液; 猜想三:碳酸鈉溶液。
【實驗推斷】
⑴麗麗取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得出結論: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⑵芳芳另取樣滴加稀鹽酸有_______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芳芳得出結論: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⑶小明看到露置在空氣中未蓋的試劑瓶,認真進行了思考,他認為芳芳的結論不完全正確,該溶液也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化學方程式)
同學們討論后一致認為小明的結論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
【設計實驗】同學們討論后又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 驗 步 驟 | 實 驗 現 象 | 實 驗 結 論 |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鈣溶液,并不斷振蕩。 | 有白色沉淀產生。 | 溶液中含有碳酸鈉。 |
②將①的試管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 | 發現 _________ | 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 |
【實驗結論】小明的結論是正確的。
【探究啟示】實驗取完藥品后應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鈉 氯化鈉溶液顯中性,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氣泡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應立即蓋好瓶塞。 【解析】實驗推斷: 本題考查了堿、鹽的化學性質。 (1)取樣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該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鈉溶液,理由是氯化鈉溶液顯中性,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一)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化學興趣小組在魯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探究實驗,他們將剪斷的火柴頭置于酒精燈燈芯上,點燃酒精燈,意外的發現燈芯上的火柴頭居然沒燒著!這是什么原因呢?請你隨他們一起探究。
【猜想與假設】猜想1:燈芯與焰心交界處溫度低于火柴頭的著火點。猜想2:燈芯與焰心交界處氧氣濃度太低,不支持火柴頭的燃燒。猜想3:兩者均是影響因素。
【查閱資料】①火柴頭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劑等組成,用紅外線測溫儀測得火柴頭的著火點約是303.4℃。②火柴頭在氧氣濃度為12.2%的氣體中不能燃燒。
【實驗驗證1】為了驗證猜想1,小明利用高溫傳感器測定酒精燈燈芯和焰心交界處的溫度(如圖),得到的數據如下:
測量次數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溫度/℃ | 236 | 243 | 240 |
(1)小明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僅由上表可知,燈芯上火柴頭未燒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火柴頭擦燃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資料提供物質)_______________,聯想到火柴燃燒時出現的白煙,小明推測白煙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實驗驗證2】為了驗證猜想2,小紅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燈燈芯和焰心交界處的氣體,并利用氧氣傳感器測量氧氣的體積分數,數據如表。
測量次數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值 |
氧氣的濃度/% | 5.93 | 5.29 | 6.53 | 5.92 |
(4)根據實驗1、2探究內容,可知猜想______________正確。
(5)小紅測出的幾組氧氣濃度存在差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評價】如圖是小組同學將火柴頭置于裝有空氣的密閉的容器中燃燒,并用氧氣傳感器在容器項端測量整個過程容器內氧氣濃度變化,那么在_______________(填“A、B、C、D”)點時火柴頭熄滅;
請你根據所學推理并解釋曲線A8段、BC段、CD段氧氣濃度變化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防止實驗的偶然性,多次測量(或多次測量,減少實驗誤差) 火柴頭的溫度未達到著火點 2KClO32KCl+3O2↑; KCl; 3 注射器抽取的位置可能不同(或抽氣的速度不同等) B; 因為火柴頭燃燒將氧氣消耗,減少; 因為火焰熄滅,分子運動,裝置內氣體濃度均勻; 溫度下降,熱脹冷縮(解釋合理均正確) 【解析】探究將剪斷的火柴頭置于酒精燈燈芯上,點燃酒精燈,燈芯上的火柴頭不燃燒的原因!静孪...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是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給酒精燈加網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
B. 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 碳在反應中發生了氧化反應,表現出還原性
D. 實驗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再將導氣管從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D 【解析】試題分析:給酒精燈加網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為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碳在反應中發生了氧化反應,表現出還原性。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屆九年級一;瘜W試卷 題型:流程題
高純氧化鐵可作現代電子工業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鐵礦燒渣(主要成分為Fe2O3、FeO、SiO2)為原料制備高純氧化鐵(Fe2O3)的生產流程示意圖:
已知:(NH4)2CO3溶液呈堿性,40℃以上時(NH4)2CO3分解。
(1)高溫時硫鐵礦燒渣中的Fe2O3與CO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中,步驟1、步驟Ⅱ中實現固液分離的操作為________,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_____等。
(3)步驟Ⅱ中由(NH4)2CO3生成FeCO3的變化屬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加適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洗滌FeCO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著的雜質,洗滌干凈的標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滌液,加入適量的________溶液,無白色沉淀產生”。
(5)加入(NH4)2CO3后,該反應必須控制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 + 3CO2Fe + 3CO2 過濾 漏斗 復分解反應 中和過量的硫酸 BaCl2 溫度控制在40℃以下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物質制備和分離的知識,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熟練掌握有關物質的化學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1)高溫時Fe2O3與CO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Fe2O3 + 3CO2Fe + 3CO2; (2) 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跟液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2018屆九年級一;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敘述正確的是
A. 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冶煉金屬
B. 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熱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劑
C. 食醋具有酸性,因此可用于減輕松花蛋中所含堿性物質的澀味
D. 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因此可用于食用水產品防腐
C 【解析】A、碳可用于冶煉金屬是因為碳具有還原性,錯誤;B、生石灰常用作干燥劑是因為生石灰能與水發生化合反應,錯誤;C、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減輕松花蛋中所含堿性物質的澀味,正確;D、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甲醛有毒不可用于食用水產品防腐,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寧夏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下圖體現了有關堿的化學性質,請回答問題:
⑴甲同學將酚酞試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得出結論:Ca(OH)2溶液呈____性。
⑵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
⑶請寫出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有害氣體二氧化硫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⑷丙同學將碳酸鈉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發現溶液變渾濁,發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堿 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或紅色褪去) 2NaOH + SO2 = Na2SO3+ H2O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復分解反應 【解析】本題考查了堿的通性。根據堿的通性進行分析。 (1)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將酚酞試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觀察到溶液變紅,說明Ca(OH)2溶液呈堿性; ⑵乙同學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甲同學所得溶液中,鹽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寧夏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所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稱量固體氫氧化鈉 B.
測溶液pH
C. 過濾 D.
稀釋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上的熱播讓廚房再次成為人們施展廚藝的舞臺。大多數廚師有個工作經驗:炒菜時,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變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與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下表中是幾種常見的酯,請完成下列問題:
酯的名稱 | 甲酸甲酯 | 甲酸乙酯 | 乙酸甲酯 | 乙酸乙酯 |
化學式 | C2H4O2 | C3H6O2 | C3H6O2 | X |
(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_______;
(2)甲酸乙酯(C3H6O2)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比較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據表推測X的化學式為________。
6:1:8 48.6% C4H8O2 【解析】(1)甲酸甲酯(C2H4O2)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4:16×2=6:1:8 (2)甲酸乙酯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2×3+1×6+16×2=74,甲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48.6%(3)根據信息推測乙酸乙酯的化學式為C4H8O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pH=l的溶液中,下列離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為無色的是
A.OH一 、 Na+ 、K+ B.SO42一 、Cu2+ 、K+
C.Ca2+ 、NH4+ 、CO32— D.K+ 、Cl一 、NO3一
D 【解析】 試題分析:A、氫氧根離子與氫離子結合產生水,錯誤;B、銅離子為藍色,錯誤;C、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結合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根離子與鈣離子結合產生碳酸鈣沉淀,錯誤;D、兩兩離子結合沒有沉淀、氣體、水,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