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1)裝置B中標號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編號)。
(3)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反應后進行_______與干燥的操作,得到的二氧化錳能繼續作為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
(4)裝置C、D、E、F在實驗室中都可收集氣體,其中不能用來收集氧氣的是__(填字母編號)。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數據處理軟件可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如圖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B 2H2O22H2O+O2↑ 過濾 E a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解析】
(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2)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B;
(3)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要注意配平;反應后過濾、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錳能繼續作為雙氧水分解的催化劑;故答案為:2H2O22H2O+O2↑;能;
(4)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若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長管進入,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答案為:E;a;
(5)MN段和NP段相比較,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海洋中可以獲得很多物質,連云港水資源豐富。
(1)通過晾曬海水得到的粗鹽中含有多種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雜質(泥沙等)。實驗室中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獲得精鹽的步驟是:溶解→過濾→蒸發→計算產率等。
①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過濾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輕輕的斜靠在______一邊,玻璃棒起的作用是______。
③蒸發時為防止液滴飛濺,除用玻璃棒攪拌外,還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④下列操作可能導致精鹽產率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食鹽沒有完全溶解即過濾 b 過濾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c 器皿上粘有的精鹽沒有全部轉移到稱量紙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鈉,其次是氯化鎂。如圖1是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鎂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②上述過程中試劑A與沉淀B發生的是中和反應,則試劑A是(填名稱)______。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國南海海域實現可燃冰(CH4nH2O)試采成功,這將使人類能源格局翻開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種空間籠狀結構,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籠內空隙中,無固定的化學計量關系,因此可燃冰屬于_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種可燃冰中CH4與H2O的質量比是1:9,則該可燃冰中n=______。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和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可得到一些固體向該固體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氣體產生
下列對該固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一定有鋅
一定有鐵
一定有銅
可能有鋅
可能有鐵
可能有銅.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重鉻酸鉀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鉻鐵礦制備,鉻鐵礦的主要成分為,還含有硅、鋁等雜質。制備流程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步驟①的主要反應為:
(1)鉻鐵礦熔融氧化前要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濾渣1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和含硅雜質。
(3)步驟④調節濾液2的PH使之變小,可以提高濾液中的濃度。
(4)有關物質的溶解度如下圖所示。向“濾液3”中加入適量,蒸發濃縮、________、過濾得到
固體。在溫度為_________(填字母)時,得到的
固體產品最多。
A 80℃ B 60℃ C 40℃ D 10℃
(5)步驟⑤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且既有宏觀意義,又有微觀意義的是
選項 | 內 容 | 化學用語 |
A | 2個汞原子 | 2Hg |
B | 甲烷的化學式 | CH4 |
C | 碳還原二氧化碳 | CO2+C |
D | 氯離子 | Cl1﹣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英同學用某鐵合金樣品做了如下實驗:稱量11.4g樣品,放入質量為40g的燒杯中,再往燒杯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反應完畢后稱量,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總質量為251g。求:
(1)反應產生的氫氣質量為_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在探究金屬鎂的性質時發現,將鎂條放到盛有冷水(蒸餾水)的試管中,沒有明顯的現象,然后將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提出問題)加熱時鎂條與水發生反應嗎?生成的物質是什么呢?
(猜想與假設)(1)甲同學認為,加熱時應該先將蒸餾水煮沸并迅速冷卻,理由是______。
(2)甲同學認為,加熱時鎂和水反應生成的氣體是______(選填a H2 b N2),不選擇另一項的理由是______。
(實驗驗證)乙同學向加熱的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
(實驗結論)(3)鎂在加熱時與水發生反應,因為加熱后溶液中生成了___性物質。請根據分析寫出二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
(討論交流)(4)乙同學將加熱后的試管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發現溶液中的紅色消失了,出現白色渾濁。在確定酚酞溶液沒有變質的情況下,你認為溶液中紅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化學興趣小組進行粗鹽(含有泥沙)提純實驗,并利用所得精鹽配制100g20%的氯化鈉溶液.
實驗一:如圖是甲同學進行粗鹽提純實驗的操作示意圖.
(1)操作①中的一處明顯錯誤是_______.
(2)操作⑤對應的實驗中,停止加熱的恰當時機是_______.
(3)該同學實驗中缺少過濾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實驗二:乙同學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20%的氯化鈉溶液.
(4)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右,應____。
A 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 B 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 C 調節平衡螺母 D 在右盤加砝碼
(5)若其他操作均正確,采用如圖所示觀察方式量取水,則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填“>”、“<”或“=”)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在空氣中點燃鎂條時發現:生成的白色固體物質中夾雜著少量的淡黃色固體。為了探究其原因,小組成員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淡黃色固體物質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通過查閱資料,記錄了下列幾種物質的顏色:
物質 | MgO | MgCl2 | Mg3N2 | Mg(NO3)2 | MgCO3 | Mg(OH)2 |
顏色 | 白色 | 白色 | 淡黃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小組成員一致認為產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鎂,理由是______。
(提出猜想)淡黃色的固體可能是______。
(實驗探究](1)按如圖所示裝置收集氮氣
①關閉a、b、c,用凸透鏡聚光引燃白磷,待白磷不再燃燒并冷卻至室溫。
②打開a、b,使用打氣筒進行充氣,A中的水進入B時,打開c,繼續充氣。C中收集到N2.選用排水法收集氮氣的原因是______。
(2)實驗驗證的方法是將燃燒的鎂條伸入集氣瓶,若觀察到______現象,則證明淡黃色固體是Mg3N2。
(實驗結論)猜想是正確的,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
(實驗反思)本探究活動對物質燃燒新的認識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