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多角度認識物質,能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物質世界。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例,回答下列問題:
(1)認識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①從宏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組成。
②從微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構成。
(2)認識物質的性質
①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納米鐵粉在氧氣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將蘸有酒精的棉芯點燃后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觀察到燒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滅(如圖)。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 ,由此可推知的滅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復燃燒,操作方法是 。
(3)認識物質的制法
①某同學用軟塑料瓶自制氣體發生裝置,通過捏放瓶身可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 (如圖4)。若利用該裝置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利用該裝置制二氧化碳,無紡布包內藥品為 (寫名稱)。
②工業上常用液化空氣制氧氣,該過程發生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辯證地認識物質
①量變引起質變。例如:碳在充足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 (寫化學式)。
②功過相對論。從“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的事實分析,“過”: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舉一例)。
【答案】(1)①元素②分子(2)①4Fe+3O2===2Fe2O3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使燃燒物隔絕空氣(或氧氣) 將棉芯從燒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①2H2O2 MnO22H2O+O2↑(合理均可) 大理石(合理均可)②物理變化
(4)①CO(CO或CO2)②使地球的氣溫保持在適宜生物生存的的溫度范圍(合理均可)
【解析】
試題分析:(1)①從宏觀上看,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所以可以說氧氣和二氧化碳是由元素組成。②從微觀上來看,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所以可以說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分子構成的。
(2)①根據題意可知:反應物為鐵粉和氧氣,生成物為氧化鐵。由于發生的是自燃現象,所以條件為常溫。所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3O2=== 2Fe2O3
②二氧化碳能倒入燒杯中,且底部的火焰先熄滅,均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火焰熄滅同時還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其原理為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使棉線與空氣(或氧氣隔絕),從而達到滅火的效果。 要使底部的棉線燃燒只需使其與空氣(或氧氣)再接觸即可,所以可以使用將棉芯從燒杯中取出的方法。
(3)①該裝置可通過捏塑料瓶使瓶中的液體藥品與包中的固體藥品接觸,從而使反應開始;當放開塑料瓶時,液體藥品回到瓶中,與包中的固體藥品分離,從而使反應停止。如采用此裝置制取氧氣,則所使用的藥品為液體和固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所以所用藥品應為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固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2H2O+O2↑。若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則藥品為液體的稀鹽酸和固體的大理石(或石灰石)。所以包中放置的為固體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
②工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利用了空氣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屬于物理變化。
(4)①在氧氣量不充足的時候,碳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如氧氣量充足,碳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
②溫室效應的好處在于:a使地球的氣溫保持在適宜生物生存的的溫度范圍;b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6分)以下是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實驗:
(1)A中可燃物應取過量的原因是 ,整個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一段時間后,C中的實驗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酒精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取某些氣體所需的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儀器①的名稱是 _________ 。
(2)實驗室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_________ (填選項字母),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___ 。
(3)選擇收集氣體方法時,必須考慮的氣體性質有 _________ (填序號)。
①顏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
(4)若用裝置E排水收集氧氣,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 _________ (填“a”或“b”)導管通入瓶內。若用裝置E收集一瓶干燥較純凈的氧氣時,氣體從_________(填“a”或“b”)導管通入瓶內。
(5)若選A裝置作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還須補充的一種用品是_________ ,寫出該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習的特點。
(1)在水、銅和氯化鈉3種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_________。
(2)“加碘鹽”中含有碘酸鉀(KIO3),其中碘的化合價是_________。
(3)在一密閉容器中,某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示意圖如下所示
①反應后容器內的物質屬于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②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
③該化學反應中,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A.元素種類 B.原子質量 C.分子種類 D.分子個數
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下圖。
(1)酒精燈加燈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繼續加熱,觀察到石灰水逐漸變渾濁,試管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物質。請你寫出帶點部分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并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待試管①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合理利用資源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
(1)明礬凈水,是因為明礬溶于水生成的膠狀物, 懸浮于水中的雜質,使水澄清;新型自來水消毒劑ClO2可由含鈉元素的鹽X發生下列反應制取:
Cl2+2X=2NaCl+2ClO2,則X的化學式為 。
(2)煤燃燒產生的廢氣里,因含 (填名稱),造成酸雨中含硫酸。
(3)煤的氣化是一種重要的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其過程如圖I所示。合成氣中的物質A和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物質C和D,其微觀過程如圖II所示。
①氣化爐中主要發生了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②A、B、C、D四種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號)。
③物質C不僅是一種清潔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寫出物質C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④在反應A + B C + D中,B和C的質量比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活動一: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已知:試管內的鎂條和鐵片表面均被打磨潔凈,且形狀、大小均相同;同時加入兩支試管中的稀鹽酸的質量和質量分數均相等。
①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支長頸漏斗中產生的現象的不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實驗所用的金屬均過量,則甲裝置中產生的H2比乙裝置中產生的H2質量_______________(填“多”、“少”或“一樣多”)。
探究活動二:為除去銅屑中混有的少量鐵屑,并測定該混合物中鐵的質量分數,現有如下A、B兩組實驗方案。
A: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攪拌、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B: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攪拌、 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③兩種方案,你認為不能達到目的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在你所選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熱烘干的方式干燥濾渣,會導致測定的鐵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或“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空氣的組成,小明用圖A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時,取下橡膠塞,點燃紅磷后迅速伸入集氣瓶中并旋緊橡膠塞,這時看到的現象是 ,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
(2)小明又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改進裝置(提示:白磷和紅磷的燃燒現象相同),其優點是 (只需寫1點)。從理論上分析,玻璃管內液面最終將上升至 處(填“1”、“2”、“3”或“4”),但實測結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
(寫出2條)。
(3)從課本鎂條燃燒實驗小明得到啟發,于是他用鎂代替紅磷,點燃后迅速伸入集氣瓶,實驗完畢,冷卻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遠大于總容積的1/5。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可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實驗室有一氣體發生裝置產生的無色氣體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將氣體通過以下裝置。
實驗現象如下:B處由紫色變成紅色;C處有白色沉淀生成;D處有白色沉淀生成;F處由黑色變成紅色;G處由白色變成藍色;H處無現象。
(1)無色氣體肯定含 。
(2)由長頸漏斗加入的酸是 ,錐形瓶中裝入的固體是少量 和 的混合物。
(3)E裝置是為了排除對驗證 的影響。
(4)E裝置中濃硫酸(選填“能”或“不能”) 換成濃氫氧化鈉。
(5)如果B裝置中的試紙不變色,則可省去 、 裝置(填裝置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