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根據初中所學的常用的指示劑無色酚酞和紫色石蕊的特性:堿能使酚酞變紅,使石蕊變藍;酸能使石蕊變紅,酚酞不變色;上述三個實驗中所用物質均沒有直接接觸但能發生反應,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從實驗設計的角度可以看出多種實驗方案可以得到同一個實驗結論.
(2)根據題意寫出任意一個探究物質性質的實驗的名稱均可,如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鐵與硫酸銅的反應、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甲烷燃燒的實驗等.通過上述實驗可以看出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得出或者驗證物質的性質.
(3)由于CO
2溶于水中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也會導致試管內氣壓減小,使塑料瓶變癟,故要證明CO
2與NaOH是否發生了反應可以設計對比實驗;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后,生成了碳酸鈉,只需檢驗反應有碳酸鈉生成也可以證明二氧化碳確實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故答案為:
(1)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多種實驗方案得到同一個實驗結論.
(2)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鐵與硫酸銅的反應、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甲烷燃燒的實驗等;3Fe+2O
2
Fe
3O
4、CO+CuO

Cu+CO
2、Zn+H
2SO
4═ZnSO
4+H
2↑等;通過化學實驗可以得出或者驗證物質的性質.
(3)將兩個等體積的軟塑料瓶里分別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分別注入等體積的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注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比注入水的軟塑料瓶大;CO
2+2NaOH═Na
2CO
3+H
2O.
分析:(1)根據常見的酸(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堿的性質(氨水具有揮發性)、初中所學的常用的指示劑無色酚酞和紫色石蕊的特、分子的基本性質(分子在不斷運動的)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題意寫出任意一個探究物質性質的實驗即可.
(3)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確實發生了反應,可以通過從反應物二氧化碳的減少(壓強減小)來判斷反應的發生,也可從生成物的存在來判斷反應的發生.
點評:本題綜合性較強,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的探究實驗、常見的化學性質的實驗、堿的化學性質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前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