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測試題-人教版 題型:043
請為下列地區選擇最適宜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
(1)水土流失嚴重的坡地________;
(2)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的平原________;
(3)降水較少的西部草原________;
(4)河湖眾多的水鄉________。
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體現了農業發展要________的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三節水資源同步測試-人教版 題型:04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我國的黃淮海地區,土地面積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
6.3%,耕地面積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24.7%,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5.1%左右,而水資源卻只占全國的6%。黃淮海地區水資源十分緊張。(1)我國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緊張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
(2)應如何解決黃淮海地區水資源緊張的狀況?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普寧市下架山中學: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習題-人教版 題型:043
閱讀一位駐守漠河的邊防戰士的日記片段,回答下題。
“現在已是北京時間22∶30了,但天還很亮。我剛從操場上看書回來,其他戰友還在操場上打籃球呢。再過一會兒,夜幕才會降臨。我夜晚值勤,往往是剛剛送走美麗的晚霞,就又迎來了黎明的曙光……”
(1)漠河位于我國的哪個省區?它的緯度位置大約是多少?
________
(2)這則日記可能寫于什么季節?
(3)你能利用學過的地理知識解釋日記中所描述的現象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普寧市下架山中學: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習題-人教版 題型:043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題。
新華網北京
2005年1月6日電:我國第13億個小公民于6日零時2分誕生于北京婦產醫院,至此,中國人口已達13億。根據國家統計局
2004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2004年底中國大陸人口是129988萬人,據此推算,2004年全國平均每天凈增人口為2.08萬人。因此,到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達到13億。(1)我國人口數量過多,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________
(2)據我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總人口為________億,平均人口密度是________。
(3)據我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總人口,如果全中國人手拉手在地球赤道上排列(每人占1.6m長度),大約能繞赤道________圈,如果全中國人疊羅漢(每人占1.6m高度),能疊成________座珠穆朗瑪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七年級地理(下)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檢測題(含解析)人教版 題型:04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被淹沒的土地孟加拉國位于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平均海拔
10米以下。境內河流縱橫,大小河流有230多條,河湖面積占全國面積的10%。受熱帶季風的影響,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2000~3000毫米,東北部地處山地迎風坡,年降水量高達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為雨季,降水豐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由于降水過于集中,河道極易泛濫,河道泛濫寬度可達160千米,約有一半的耕地被淹沒,水深可達1~4米。(1)從材料看,孟加拉國的地形以________為主,主要是________氣候。
(2)孟加拉國年降水量比較________(多、少),降水季節分配________,這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響。
(3)孟加拉國的東北部地處山地的________,還因受________因素的影響降水量偏多。
(4)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議來解決該國的河水泛濫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2014學年七年級地理(下)第十章 極地地區 檢測題(含解析)人教版 題型:043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從上海出發,穿過日本海、宗谷海峽、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兩次跨入北極圈,到達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區,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目標預定的現場科學考察計劃任務,獲得了大批極其珍貴的樣品、數據和資料。滿載著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豐碩成果的“雪龍”船,歷時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時1238小時,于1999午9月抵達上海港新華碼頭。這次考察獲得了一大批珍貴的樣品、數據、資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
3000米深海底的沉積物和3100米高空大氣探測資料、數據及樣品;最大水深達3950米的水文綜合數據;5.19米長的沉積物巖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層雪樣、浮游生物、海水樣品等。根據初步分析,參加這次北極考察的科學家已經獲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發現。如大氣科學家發現了北極地區上空蒙蓋著一層厚厚的
“棉被”——逆溫層,它遠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時發現了該逆溫層的屏障作用;我國科學家通過此次考察,首次確認了“氣候北極”的地理范圍,為全面了解北極作出了中國人的貢獻;科學家們還發現北極地區的對流層偏高,這對研究我國季節變化和氣候狀態有著重要意義。中國首次北極考察的圓滿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項創新與突破,為
20世紀我國極地科學考察譜寫了一曲凱歌。材料二 極地的環境問題。
極地環境保護問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北極地區,對北極環境的破壞歸因于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尤其是工業加工造成的嚴重污染,由于臭氧層空洞的出現,南極冰層已經呈現縮小的趨勢,這將對全球環境帶來重大影響。因為海平面的升高將威脅占人類人口
40%~50%以上的各國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體的消融改變了全球的生態平衡,一些動植物的生活環境被破壞,導致生物遷徙和滅絕。由于冰川和冰蓋的消融,許多幾百年至幾萬年前埋藏于冰蓋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來,這些微生物的擴散可能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這都將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威脅。再加上人類的濫捕使極地動物受到嚴重的威脅。據2003午11月5日《中國環境報》報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減少。它不僅表明北極陸地氣溫正在迅速升高,同時還揭示了北極地區的夏季海洋冰層區域正在慢慢縮小,全球氣候正在迅速變化。為此,各國間訂立了相關條約來保護極地的環境。在南極,不論哪個國家的考察隊員在任何現場都會將火柴棍、煙頭帶回到垃圾擺放處。特別是含有重金屬的廢舊電池,在放垃圾的時候都要單獨放置。在極地幾乎看不到人為遺棄的垃圾,但南極確實被污染了。比較來看,南極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較少的地區,它比北極受到的污染要少,但是世界各國必須從現在就行動起來,嚴格限制自己的行為,以防南極污染進一步發展。
(1)中國首次北極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發現?
(2)人類進行極地考察有何意義?
(3)極地地區冰雪的融化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影響?
(4)作為地球大家庭的主人,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第七章第二節東南亞 同步練習A(人教版) 題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第九章第一節美國 同步練習(人教版) 題型:043
閱讀與思考
北美地區的地形北美地區地形結構獨特:山脈與海岸平行。西部高山區是由海岸山、落基山等幾條南北走向的平行高大的山脈組成的,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東部加拿大境內為拉布拉多高原,美國境內是阿巴拉契亞山脈;中部是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灣的寬廣平坦的平原。
1.思考:
(1)北美的地形對其天氣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2)美國的地形與我國有明顯的差異,為什么都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我國和美國都是海陸兼備的國家,但我國與美國又有哪些不同?
美國本土在溫帶和亞熱帶,東西兩側均瀕臨海洋,使美國的氣候既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又有多樣性的特點。落基山脈以東地區降水量在
500毫米以上,地形平坦廣闊,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是美國開發最早的地區;落基山脈以西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多沙漠和草原,地勢高峻,土壤貧瘠,適宜發展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美國三面臨海,多優良港灣,海運便利,利于同其他國家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東北部的五大湖和縱貫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構成龐大的內河運輸系統,航運極為便利,也是美國重要的灌溉水源。美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美國地形以平原為主,有耕地近2億公頃,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居世界第三位;森林資源3億公頃,居世界第四位;阿巴拉契亞山地的煤、五大湖區的鐵、墨西哥灣的石油儲量和產量也很豐富,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2.歸納與探究:
(1)美國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利條件?
(2)假若你將來成為美國的決策者,你將如何利用本國的條件來發展經濟?
“老人河”——密西西比河在美國中南部有一條大河,很早以前就被當地印第安人尊稱為
“密西西比”,意思就是“老人河”。發源于蘇必利爾湖以西的伊塔斯喀湖,滾滾南流,縱貫美國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全長6000多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河。流域內平原廣闊,農業發達,它為美國中南部農業區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F在密西西比河除干流外,約有50條支流可以通航,北達五大湖,東通大西洋,南抵墨西哥灣,形成龐大的水運網,成為美國運輸的大動脈。密西西比河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達2630千瓦。這條“老人河”,在美國的現代發展歷程中,依舊老當益壯,發揮自己的巨大作用。3.思考:
(1)根據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可以判定美國南北地勢有何特點。
(2)密西西比河為美國的灌溉、航運和發電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國有沒有這樣的河流?它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美國的象征——自由女神像舉世聞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島上,象征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
它建成于
1886年,是法國人民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和兩國人民友誼而贈送的禮物。自由女神像連底座高約100米,重45萬磅,內有螺旋形階梯和電梯可抵達女神像頭部,頭部內是一間可容40余人的觀覽廳,可眺望港區全景。女神雙唇緊閉,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著羅馬古代長袍,右手高擎長達
12米的火炬,左手緊抱一部象征《美國獨立宣言》的書板,上面刻著《宣言》發表的日期“1776.7.4”字樣。腳上殘留著被掙斷了的鎖鏈,象征暴政統治已被推翻。女神身體微微前傾,氣宇軒昂、神態剛毅,給人以凜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莊豐盈的體態又似一位古希臘美女,使人感到親切、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創作這一藝術杰作的是
19世紀后期一位才華橫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克·奧克斯特·巴托爾迪。1884年7月6日,自由像正式贈送給美國。巴托爾迪由于他的卓越功績而當選為紐約市榮譽市民和法國榮譽勛團指揮級團員。他于1904年10月5日在巴黎逝世,他所塑造的自由女神像永遠表達著人民對自由的熱愛和向往。4.思考:
(1)自由女神像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
(2)自由女神像創作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3)你對創作者有何評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第二節 同步練習(人教版) 題型:043
簡答題
1.人口增長過快給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2.說明中國的計劃生育成就對控制世界人口增長的貢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 第六章第二節 同步練習(人教版) 題型:043
舉例說明亞洲一些國家獨立后民族經濟發展的狀況:
例1:東亞、東南亞:________。
例2:西亞: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