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長江經濟帶建設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區域協同發展三大戰略之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該戰略的基本思路。
(1)比較成都與上海冬季氣溫的差異,并從地形影響的角度分析原因。
(2)圖中甲(陰影部分)為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海交匯之地,這里被譽為我國的“魚米之鄉”。請從自然環境的角度簡述該美譽形成的原因。
(3)以長江三角洲為例,歸納河流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至少列舉2條)
(4)“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基本思路,請列舉長江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答案】(1)成都冬季氣溫較上海高。原因: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大巴山等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阻擋和減弱作用(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北部沒有高大山脈,冬季風和寒潮可以長驅南下)。
(2)平原地形(或地形平坦),氣候濕熱(或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充足),盛產稻米;河網密布(或河湖眾多),盛產淡水魚。
(3)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提供便利的通航條件,有利于對外聯系;提供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水產品;提供城市建設用地等。
(4)泥沙淤積、洪澇災害、水污染等。
【解析】
(1)成都冬季氣溫較上海高,原因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北部有秦嶺、大巴山等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阻擋和減弱作用。
(2)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魚米之鄉”的原因是地勢平坦,氣候濕熱,加上河湖密布。
(3)河流起到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農業的發展;提供便利的通航條件,有利于對外聯系;提供生活用水、工業用水、水產品;提供城市建設用地等。
(4)長江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泥沙淤種、洪澇災害和水污染嚴重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三河截圖(Alt+A)劃》,作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是____________的發源地。
A. 長江、黃河、珠江 B. 長江、黃河、松花江
C. 長江、黃河、湖滄江 D. 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校組織學生去圖所示地區進行野外考察,回答問題
(1)Ⅰ村所在地區的地形類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山地
D.丘陵
(2)Ⅱ河流是自向流。
(3)Ⅲ河段水流湍急,適合進行驚險刺激的漂流活動,其水流湍急的理由是:。
(4)在等高線圖中,①②兩地地形部位名稱分別是①;②。如果在這兩地中選擇一處開展攀巖活動,應選擇在地比較合適。
(5)建設水庫往往需要較大的儲水區域,而且應該在峽谷地區建設水壩。如果在圖中某地選址建一座水庫,請在圖中適合建壩的地方用“X”標注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中A,C兩地的經緯度:A、;C、
(2)在圖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是地,位于東半球的是地,位于西半球的是地。
(3)A地位于C地的方向。
(4)從低、中、高緯度看,B在緯度;C在緯度。
(5)從五個溫度帶看,A在帶;B在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地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回答問題。
(1)甲、乙兩地氣溫年較差較大的是地,年降水量較多的是地。
(2)甲地的氣候特征是:夏季 , 意思相近也可得分),冬季溫和多雨。
(3)乙地的氣候類型是氣候,該氣候類型在平原分布面積最廣。
(4)甲地降水少的季節,下列現象不可信的是
A.黑龍江省一片冰天雪地
B.北極附近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C.北京高溫多雨
D.黃河不會出現凌汛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月4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 戰略的意見》,對實施該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A. 科教興農 B. 東北振興 C. 鄉村振興 D. 美麗鄉村建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月1日,我國一部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積極意義的法律開始實施。該法律是( )
A. 環境保護法 B. 資源保護稅法
C. 生態文明法 D. 環境保護稅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