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部分區域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①省區簡稱 , ②省省會是 , ③海,④海峽
(2)A河流下游流經(干濕地區)地區,氣候較濕潤,卻沒有支流,原因是。
(3)B河支流眾多,最大的支流是。
(4)C界線是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mm年等降水量線吻合。受氣候影響,D地的種植業很有特色,水源主要來自于。
【答案】
(1)渝,廣州,東,瓊州
(2)半濕潤,下游為“地上河”,周圍河流無法流入干流
(3)漢江
(4)季風區與非季風區,400,高山冰雪融水
【解析】(1)由圖中省份的輪廓可知,圖中①是重慶市,重慶市的簡稱是渝,②是廣東省,省會是廣州。③是我國的邊緣海—東海,④是位于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故①簡稱渝,②省會是廣州,③是東海,④是瓊州海峽。(2)由圖中河流輪廓可知,A是黃河,黃河下游主要流經半濕潤地區,由于黃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于堤外的地面,支流難以匯入,所以黃河下游主要流經半濕潤地區,原因是下游為“地上河”,周圍河流無法流入干流。(3)由圖中河流輪廓可知,B是長江,長江最大的支流是漢江。故長江最大的支流是漢江。(4)由圖中界線的位置可知,C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這條界線大致與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相吻合,D地區位于非季風區,水源主要來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故C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這條界線大致與我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相吻合,D地區水源主要來源于高山冰雪融水。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各個地質時期的海陸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②所示各個地質時期海陸分布,時間從遠古到現在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這一海陸變化過程,太平洋的面積( )
A.一直不變
B.不斷變大
C.一直在縮小
D.沒有變化
(3)關于現在地球海陸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C.南極周圍是海洋
D.從南北半球看,陸地集中在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分界線,以下說法不對的是( )
A. 800mm等降水量大致通過的地方 B.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大致分界線
C. 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大致分界線 D.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大致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條線可較好的把我國劃分為人口稠密區和人口稀疏區( )
A. 烏魯木齊—香港一線 B. 黑河—騰沖一線
C. 秦嶺—淮河一線 D. 120°E經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
(1)圖中所示國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產品,這種經濟在結構上表現為“經濟”。
(2)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這種特點的經濟國家往往處于地位,這種經濟形成的根源是。
(3)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傳統工業面臨資源枯竭,能耗高,經濟效益差等問題。自從中央做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定以來,該地區已成為我國西部開發后又一個投資熱土。
材料二:圖為東北地區簡圖。
(1)A是 (鄰國);D是 海。
(2)陰影區B是東北平原中的 平原,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該區域的糖料作物是 。農作物熟制是 。
(3)C是 (港口),由哈爾濱的氣候坐標圖判斷該區域主要氣候類型是 。
(4)根據所學知識,從交通和礦產資源兩方面說明遼中南地區發展重工業的有利條件。
(5)為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你建議采取哪些具體措施?(至少答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沿北緯36度附近地形剖面圖,下列各題。
(1)下列對我國地勢特征的影響,描述錯誤的是( )
A.西高東低的地勢特征有利于發展海洋事業
B.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
C.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
D.有利于海上氣流深入內陸,帶來豐沛的降水,有利于農業生產
(2)圖中B階梯所示的地形區名稱是( )
A.黃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
(3)圖中②所示的山脈名稱是( )
A.大興安嶺
B.武夷山
C.祁連山
D.太行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于2011年4月28日發布。讀“近三次人口普查總人口數”圖,回答下列各題。
(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數約為( )
A.14億
B.13.4億
C.11.5億
D.12億
(2)從1990年到2010年,我國人口增幅在逐漸下降,這表明( )
A.人口死亡率升高
B.人口大量遷移到了國外
C.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
D.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成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遠方的家》欄目連續推出了大型系列特別節目《邊疆行》、《沿海行》、《行走西藏》等,以紀實的手法,記錄了所經地區的風土人情。
材料二:《邊疆行》、《沿海行》路線圖
(1)《邊疆行》攝制組從防城港出發,基本沿我國陸上疆界到達丹東,其行程大約是( )
A.5000千米
B.10000千米
C.20000千米
D.40000千米
(2)《邊疆行》和《沿海行》的起點分別位于( )
A.廣西、遼寧
B.廣東、遼寧
C.黑龍江、廣西
D.廣東、山東
(3)《邊疆行》攝制組采訪了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 經過了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跨經度最廣的省級行政區是。其行政中心是。《沿海行》攝制組經過了我國個省級行政區。其行程大約是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