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艘漁船在下圖A點附近遇險,此時離遇險船只最近的B處有一艘油輪經過。請根據題意解決以下問題。
(1)遇險漁船向油輪發出求救,并告知其所在經緯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油輪前往遇險地點應向________方向行駛。
(3)從緯度看,該遇險漁船處于________半球;從經度看,該遇險漁船處于________半球。
【答案】(1) 110°E 15°S (2)東北 (3)南 東
【解析】整體分析:該題以讀經緯網圖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經緯網的判讀,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1)該圖沒有出現0°的經線和緯線,根據經緯度的變化規律來判斷,緯度變換規律:緯度向北逐漸增大為北緯;向南逐漸增大為南緯;經度變換規律:度數向東逐漸增大為東經;度數向西逐漸增大為西經;可判斷出A點的經緯度為110°E ,15°S。
(2)在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判斷出A點在B點的東北方向;所以油輪前往遇險地點應向東北方向行駛。
(3)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北的緯度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為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到 160°E的經度為東半球;20°W以西到160°E的經度為西半球;由A點的經緯度為110°E ,15°S可知,該遇險漁船處于南半球;從經度看,該遇險漁船處于東半球。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區域圖”和“沿36°N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A、B、C、D表示地理分區,其中詩句“烈日炎炎水難覓,平沙萬里無人煙”描述的現象位于 地區;“雪山連綿入天際,時在七月遇高寒”描述的現象位于 地區.(填字母代號)
(2)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是四大區域中的 地區 。
(3)從“沿36°N地形剖面圖”中可以判斷我國的地勢特點是 。
(4)請列舉1例說明我國地勢特點的優越性。
(5)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雄安新區靠近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的 工業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地球運行在公轉軌道C的位置時,這一天北半球的節氣為____________
A. 夏至 B. 冬至 C. 春分 D。秋分
【2】當地球公轉至A位置時,下列現象在東臺地區可能出現的是__________
A. 大地一片蔥綠 B. 同學們穿著短袖衣衫上學
C. 雷雨天氣經常發生 D. 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長
【3】讀乙圖,描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 這一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 B. 北極圈內有極晝
C. 此時北半球為冬季 D. 此時我國晝小于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讀“臺灣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南部,為臺灣農作物的種植提供了 條件。
(2)約80%的臺灣人口祖籍為福建省,兩省之間大宗貨物往來最適合的運輸方式是 。
(3)臺灣花蓮縣近海在2018年2月6日晚發生強震,請解釋臺灣多地震的原因是 。
(4)下列關于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森林覆蓋率高,樹種豐富 ②盛產甘蔗,有“東方甜島”之稱
③人口分布東密西疏 ④以電子工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國土遼闊,區域差異顯著,有學者將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差異進行概括和提煉,得出如下圖結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你對各區域的了解,將景觀描述與相應的區域連起來。
區域 景觀
①金色中國 A.黃沙漫漫,大漠孤煙
②銀色中國 B.千溝萬壑,黃土連天
③黃色中國 C.山青水碧,綠野芳菲
④綠色中國 D.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2)圖中跨經度最廣的是 , 降水最豐富的是 , 屬于季風氣候的是和 , 冬季河流不結冰的是。
(3)圖中“綠色中國”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 被稱為“綠色中國”是因為該區域樹木;
(4)“銀色中國”位于我國地勢的第級階梯,其自然地理特征的影響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臺灣島河流及氣溫分布圖(單位℃)回答問題。
(1)如圖中①地區氣溫較低的原因是( )。
A.緯度較高
B.距海較遠
C.海拔較高
D.人口較少
(2)關于臺灣島河流的特征,正確的( 。。
A.流程短,內河航運發達
B.流量和落差大,水能蘊藏量豐富
C.汛期集中在冬季
D.結冰期較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