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示意圖,讀圖并回答下面小題。
【1】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①臨海,對外交通便利
②毗鄰港澳
③與臺灣隔海相望
④地處江海交匯之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與臺灣省相比,海峽西岸經濟區明顯具有優勢的是
A.土地和勞動力B.管理經驗C.信息、技術D.多優良港口
【3】影響臺灣的主要自然災害是
A.地震和臺風B.干旱和沙塵暴C.低溫和寒潮D.火山活動
【4】臺灣“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是
A.勞動力素質高B.海島多港口C.吸收外國資本D.平原土地肥沃
【5】據圖推測,臺灣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A.東部平原B.西部山地C.東部山地D.西部平原
【答案】
【1】C
【2】A
【3】A
【4】D
【5】D
【解析】
根據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的“海峽”是指臺灣海峽,該海峽屬于我國四大邊緣海的東海海域;海峽西岸經濟區主要的省份是福建省,進行分析解答。
【1】根據海峽西岸經濟區(海西經濟區)發展的有利條件:臨海、對外交通便利;與臺灣海峽隔海相望,交往便利;毗鄰港澳指的是珠江三角洲,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指的是長江三角洲;結合題意。故選:C。
【2】與臺灣相比較海峽西岸經濟區明顯的優勢是土地范圍廣,勞動力更豐富,臺灣具有的優勢是管理經驗、信息和技術;結合題意。故選:A。
【3】臺灣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多地震;地處亞熱帶、熱帶地區,夏季多臺風;故地震、臺風是臺灣島的主要自然災害。根據題意。故選:A。
【4】臺灣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有:海島多優良港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吸收外國資本等,臺灣有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力,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
【5】臺灣島地形三分之二為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其工農業和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區。根據題意。故選:D。
考查臺灣的地理概況。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滄海桑田”說明的地理知識是( )
A.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農田
B.茫茫大海在地殼運動過程中也有可能成為陸地
C.大海也是農田
D.大海可以被人類勞動改造成良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在開發利用山區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
A.做好生態環境建設
B.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力度
C.大力發展旅游業
D.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分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①地一月平均氣溫可能是
A. -18℃ B. 18℃ C. -3℃ D.3℃
【2】有關②地敘述正確的是
A.降水季節分配均勻B.水資源豐富
C.旱作農業區D.亞熱帶地區
【3】圖中四個區域中,農業生產以水田為主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哪個區的地形特征
A.甲B.乙C.丙D.丁
【5】下列關于圖中四大地理區民族風情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舉辦那達慕大會
B.丙地區迎送賓客獻哈達
C.乙地區干農活、趕集人們習慣背背簍
D.丁地有端午節賽龍舟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自然環境復雜多樣。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環黨,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的需要,各地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生活方式。結合圖甲和圖乙,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地形、氣候的影響下,我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傳統交通工具:甲地是________,乙地是________。(在圖乙四種傳統交通工具中選擇)
(2)圖甲中三種水果和主要產地的連線,錯誤的是________。(填寫水果名)
(3)比較丙、丁兩省地理差異,填寫下表。
(4)說出圖中兩種典型民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其地處北京、天津、河北保定腹地,現有開發程度低,能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完成下面小題。
【1】有關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毗鄰京津地區,交通便利 ②緩解北京城市壓力
③現有開發程度較低 ④原有工業基礎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制約京津冀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土壤 B. 光照 C. 荒漠化 D. 水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