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結合中國的區域差異,讀右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B和C區域的分界線敘述不正確的是
A.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C.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D.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橫穿D、C區域的河流名稱是
A. 長江B. 珠江C. 淮河D. 黃河
【3】關于B和C兩個區域的差異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耕地類型:C水田B旱地B. 傳統屋頂:C坡度大B坡度小
C. 傳統運輸:C水運B陸運D. 河流流量:C流量小B流量大
【答案】
【1】D
【2】A
【3】D
【解析】
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西北地區、北方地區、青藏地區、南方地區。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該線也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等。
【1】從圖中可知,B是我國的北方地區,C是南方地區,其分界線是秦嶺—淮河。該線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等。故D符合題意。
【2】從圖中可知,D是青藏地區,C是南方地區,長江是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東注入東海;所以流經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是長江。故選A。
【3】從圖中可知,B是我國的北方地區,C是南方地區,其分界線是秦嶺—淮河。南方地區降水量超過800毫米,耕地以水田為主,屋頂坡度大;傳統運輸以水運為主;河流流量大。北方地區降水量400—800毫米,耕地以旱地為主,屋頂坡度小;傳統運輸以陸運為主;河流流量小。A、B、C是正確的,故選D。
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的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西亞地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請你據圖中所給信息,用一句精煉語言說出西亞所處的位置_______。
(2)圖中序號①是著名的_______,它的沿岸和海底蘊藏著豐富的_______和天然氣資源。該海灣的海上的唯一出口③為_______海峽。
(3)溝通紅海和地中海的②是_______運河,是亞洲與_______洲的洲界線。
(4)該地區服飾多為白色的原因是_______ 。
(5)圖中A,C代表的兩個產油國家是:A_______,C_______。
(6)中東石油豐富,主要分布在_______,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上運往西歐、_______、和東亞等國家。中東石油運往東亞的海上航線需要通過東南亞最重要的海峽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南亞在我國的南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通向世界的必經之地。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地理事物的名稱 C_________海峽 A_________半島
(2)判斷下列有關東南亞說法的對錯,對的填寫“正確”,錯的填寫“錯誤”。
①東南亞位于亞洲和南美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_______)
② 東南亞A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_______)
③依據河流的流向判斷,A半島的北部地勢較高。 (_______)
④分布在湄公河沿岸的城市是河內、萬象、曼谷。 (_______)
(3)A半島上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城市這樣分布有哪些有利條件?
(4)東南亞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分析本地區種植該作物的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是( )
A. 山脈B. 人口分布C. 地理環境差異D. 河流
【2】“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所描述的景觀屬于( )
A. ①地區B. ②地區C. ③地區D. ④地區
【3】②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為
A. 溫帶季風氣候B. 亞熱帶季風氣候C. 溫帶大陸性氣候D. 熱帶季風氣候
【4】下列對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耕地多為旱地,農作物一年收獲一次或兩年三次
B. 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一年收獲兩次至三次
C. 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大豆
D. 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
【5】我國②地區共有的自然特征( )
A. 河流都有較大的含沙量B. 1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
C. 植被類型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D. 都屬于半濕潤地區
【6】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是( )
A. ①地區B. ②地區C. ③地區D. ④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要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正確的做法是
A. 古老的東西,沒有什么用,全都拆了蓋高樓更實在
B. 控制現代工業對古建筑、雕塑和壁畫的剝蝕
C. 在古建筑物上刻寫“XXX到此一游”作紀念
D. 盡量多地吸納參觀人數,以充分挖掘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