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留學國家,小明發現人們的餐桌上常見食品是牛排、奶油、奶酪等,這個國家有可能是( )
A.印度 B.英國 C.沙特阿拉伯 D.俄羅斯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學習”板塊的運動”時,用紙張和書本做實驗,閱讀實驗方法及示意圖,回答問題。
(實驗)課桌上有一本書和一張紙,用手擠壓書本(如圖一),用手向兩側撕拉紙張(如圖 二)。
(1)實驗中紙張(書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塊運動。圖一實驗反映了板塊的_____運動,圖二實驗反映了板塊的_______運動(擠壓或張裂)。
當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地表會發生的現象是________:
①斷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脈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讀圖三可知,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其中_____________板塊幾乎全是海洋。
(3)喜馬拉雅山脈是由_____塊和_____板塊相碰撞擠壓形成的。
(4)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地處世界地震中心。因為它位于板塊________處,地殼運動________。
(5)經過上億年的地殼運動,形成了現在的海陸分布,如下圖:在地圖方框內填出一些大洲、大洋的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可以分為 ( ▲ )
A. 五大板塊 B. 六大板塊 C. 七大板塊 D. 八大板塊
【2】有關板塊構造學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地球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
B. 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C. 板塊內部地殼也比較活躍
D. 板塊都處于不斷運動之中
【3】根據板塊構造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紅海正在不斷縮小,幾千萬年后將會消失
B. 阿爾卑斯山脈是由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而形成的
C. 地中海在不斷擴張,幾千萬年后將會成為新的海洋
D.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于太平洋板塊擠入亞歐板塊的下方,板塊碰撞而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970年以來,北京的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左右,地下水位最深處現已達40米以下,局部地區出現地面沉降。要解決北京的嚴重缺水問題,最主要的方法是( )
A.深打機井
B.治理水污染
C.提高水價
D.盡快完成南水北調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圖,回答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我國地形特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地形種類齊全
B. 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C. 地形平坦開闊
D. 平原面積所占比重較小
【2】“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著陸時,須選在周圍居民少,開闊平坦的地區。下列地區最合適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內蒙古高原 C. 云貴高原 D. 黃土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如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了《黃土高原地區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10﹣2030年)》.規劃大綱的實施有利于保障國土生態安全,有利于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整合生態治理資金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A山脈是黃土高原與________ 地形區的分界線
(2)黃土高原在成因上是由風力搬運、堆積作用形成的“風成高原”,其土壤來源是中亞、________等地區的荒漠、戈壁
(3)黃土高原氣候干旱,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至少寫兩條)________
(4)人多地少是黃土高原建設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關于下列解決措施敘述可行的是 __________(多選題)
A.加強計劃生育力度,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B.把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人口遷移到其他地方去
C.從事農業生產時,需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
D.向農民提供足夠的糧食,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水北調路線圖和我國南北方地區耕地、水資源和人口對比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試比較我國耕地、水資源南北分布的差異。
(2)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地區匹配是否合理?
(3)由右圖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南、北方地區人地矛盾更為突出的是 地區。
(4)由圖可知,南水北調的水資源主要來自于( )
A.黃河及其支流 B.長江及其支流
C.珠江及其支流 D.淮河及其支流
(5)很多專家認為,跨流域調水包括南水北調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你認為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