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陰影部分是我國的 地區.
(2)該地區是我國農業由農耕區向 區過渡的地帶.
(3)圖中數據說明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土質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區的降水加劇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點是 .
(4)對該地區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增加植被覆蓋率
B.坡地筑梯田,溝谷修堤壩,實現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窯的私挖濫采,減少對地表的破壞
D.無條件地擴大煤炭開采量,籌集治理環境的資金
(5)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本地區正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開發綠色產業.這里山川特色鮮明,歷史古跡眾多,民俗文化獨特,為大力發展 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答案】(1)黃土高原;(2)畜牧;(3)降水集中的夏季,多暴雨;(4)D;(5)旅游業.
【解析】
試題分析: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類型.
解:(1)圖中陰影部分是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覆蓋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過200米.
(2)季風我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穿過本區,所以該地區是我國農業由農耕區向畜牧區過渡的地帶.
(3)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
(4)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形態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防治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農業技術措施和生物措施,具體措施是大力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對地表的破壞.并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退耕還林還草,以及整修梯田、修筑擋土壩等工程.而無條件地擴大煤炭開采量,只會使水土流失更為嚴重.
(5)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本地區正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開發綠色產業.這里山川特色鮮明,歷史古跡眾多,民俗文化獨特,為大力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故答案為:(1)黃土高原;(2)畜牧;(3)降水集中的夏季,多暴雨;(4)D;(5)旅游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鋁盒、海綿、蠟燭、水等材料設計了一個模擬地球板塊運動的實驗(如圖),實驗中發現蠟燭加熱區的水流上升,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方向運動.該實驗模擬的板塊運動形式為( )
A.張裂 B.碰撞 C.擠壓 D.消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珠江三角洲地區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A是________特別行政區,與其毗鄰的C是________。
(2)B是 特別行政區,與其毗鄰的D是________。
(3)E是_______(河流)的支流東江;F是_________鐵路。
(4)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利用鄰近港澳的優勢發展__________經濟。
(5)珠三角與香港經濟優勢互補,說明兩地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珠江三角洲: 。
香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俄羅斯簡圖”,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兩洲的國家
B.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
C.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俄羅斯主要的農業分布區
D.俄羅斯的交通運輸以管道和航空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校開展“水土流失與植被的關系探究”研究性學習,讀黃河流域示意圖(圖甲)、水土流失與植被關系實驗圖(圖乙)及材料,完成活動報告。
材料 歷史上,黃土高原曾經植被繁茂,溝壑稀少。后來,植被逐漸遭到破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形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景觀。
圖甲
圖乙
(1)【觀察發現】圖甲中的兩杯水,渾濁的是 ,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該水樣取自黃河 (填“上”或“中”)游河段。
(2)【實驗探究】觀察圖乙得出結論: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C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 ;D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 。
觀察比較:圖甲中水樣A與圖乙中水樣 (填“C”或“D”)實驗現象相似。
(3)【聯系實例】黃河中游流經 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使該地區地表呈現 的景觀。
(4)【提出對策】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
A.開墾林地、草地,增加糧食產量
B.大量進口農作物
C.走科技興農之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
D.加大農藥、化肥使用量,增加糧食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