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微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交流的重要載體,有網友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布了甲乙丙丁四幅景觀圖片。請根據這些圖片,并對照下圖的氣溫降水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關于圖中景觀所展示內容的表述錯誤的是
A. 甲圖為法國的埃菲爾鐵塔 B. 乙圖為非洲乞力馬扎羅山
C. 丙為美國的自由女神像 D. 丁圖為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2】甲景觀所在地氣候所對應的氣溫、降水圖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1】B
【2】B
【解析】
【1】據圖可知:甲圖為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乙圖為日本的富士山;丙為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丁圖為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故本題選B。
【2】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看出,A地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看出,B地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看出,C地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看出,D地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甲景觀所處的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故本題選B。
【精講精析】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川藏鐵路連接成都和拉薩,全長 1629 千米,計劃 2026 年全線通車。
材料二:“川藏鐵路示意圖”和“成都、拉薩氣候資料圖”。
(1)川藏鐵路西段位于_____高原。
(2)川藏鐵路東段經過四川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_____級階梯。
(3)拉薩因日照充足,_____(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日光城”之稱。
(4)雅魯藏布江河谷是西藏糧食主產區之一,這里的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和小麥。
(5)拉薩與成都緯度相近,但是受_____因素的影響,拉薩氣溫明顯比成都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低的原因是( )
①海拔高 ②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低 ③緯度高,白晝短 ④距冬季風的源地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和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C、D兩區域西段以______山脈為界;A、C兩區域界線接近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2)讀圖2概括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_________
(3)農業生產與自然條件關系密切.填空比較A、B兩地區農業發展的差異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
主要氣候類型 | 地形類型 | 主要糧食作物 | 農作物熟制 | |
A地區 | 溫帶季風氣候 | ①____ | 小麥、玉米 | ②_____ |
B地區 | ③____ | 類型復雜多樣 | ④_____ | 一年兩次或三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 下圖是黃河三角洲示意圖 ,
材料二 下圖是黃河古河道變遷圖 及歷年黃河泥沙增減量
(1)濱州市地處________平原,發展農業具有______氣候優勢,適合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為________。
(2)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由濱州向東北注入________海。
(3)讀材料二可知1986年-----1990年黃河三角洲面積增加較快,而1990年后黃河三角洲面積增加較慢,試分析黃河三角洲面積變化的原因?_________
(4)京滬高鐵二線,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的第二條線路,又稱京滬高鐵第二通道,預計2020年通車,試分析京滬高鐵二線通車的積極意義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a地區 __業發達,當地居民的餐桌上常見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乙圖中b地區農業生產以種植 __為主,所以當地人以米飯為主食。
(2)乙圖中c是印度軟件工業中心 __。印度的鋼鐵工業和紡織工業在分布上的共同點是都靠近 ___。
(3)歐洲西部絕大部分是 ___國家,歐洲西部的工業以 __業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人口分布圖,可以看出,亞洲的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是()
A. 亞洲的西部、南部B. 亞洲的北部、南部
C. 亞洲的東部、南部D. 亞洲的東部、西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