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某地氣候統計資料表,完成下列問題。
項目月份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平均氣溫(℃) | -3.2 | 13.7 | 27.3 | 14.4 | 13.2 |
降水量(㎜) | 3.3 | 43.2 | 247.2 | 26.2 | 669.4 |
【1】該地區可能位于
A. 東北平原 B. 珠江三角洲 C. 華北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該地區適宜發展
A. 以水稻為主的水田農業 B. 以甜菜、棉花為主的綠洲農業
C. 以小麥、棉花為主的旱作農業 D. 以瓜果、甘蔗為主的灌溉農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農業屬于第一產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東南亞人喜歡吃大米飯,該區域水稻單位面積產量較高,下列不屬于稻米出口國的是( )。
A. 泰國B. 越南C. 緬甸D. 新加坡
【2】水稻和小麥是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糧食產量很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眾多B. 水旱災害頻繁C. 農業技術落后D. 不重視農業發展
【3】巴西農產品中,產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 咖啡、甘蔗、柑橘B. 咖啡豆、蔗糖、橘汁
C. 咖啡、蔗糖、可可D. 甘蔗、大豆、可可
【4】下列措施中,解決撒哈拉以南非洲嚴重人地關系問題最不科學的是( )。
A. 保護森林和草場,嚴禁亂伐和濫牧B. 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C. 發展農業科技、提高糧食產量D. 大面積墾荒,增加土地面積
【5】美國農業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2%左右,但他們不僅養活了3億多美國人,還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其原因是( )。
A. 美國土壤肥沃,農作物產量高B. 美國農民請了大量勞動力
C. 美國農業專業化、機械化水平高D. 美國農作物均可達到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著名的《蘭亭集序》也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寫的。“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蘭亭位于我國的
A. 北方地區B. 南方地區C. 西北地區D. 青藏地區
【2】此地氣候特征為
A. 全年高溫多雨B.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終年溫和多雨D.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溫家寶提出: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怎樣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成為兩會期間熱議話題。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 北部、西北內陸地區 B. 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及低緩丘陵
C. 東北、西南、東南 D. 西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盆地
【2】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其中面積較廣,占比重最大的是( )
A. 草地 B. 林地 C. 耕地 D. 建筑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區絕大部分地處溫帶,地形以高原為主
B.這里是黑種人的故鄉,黑種人占總人口的90%
C.肯尼亞是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和著名的旅游國家
D.這里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是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原產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熱帶雨林幾乎全年悶熱,雨量充沛。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森林茂密,對全世界的氣候有較大影響。完成下面小題。
【1】亞馬孫河流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氣候過于濕熱B.氣候過于干燥
C.地形崎嶇不平D.地殼不穩定
【2】亞馬孫熱帶雨林巨大的環境效益主要有( )
①提供大量木材,增加收入 ②調節全球氣候
③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 ④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北京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 ②全年溫和濕潤,氣候適宜 ③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
④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⑤北京胡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某網友赴港澳臺旅游,發微博分享見聞。下表是該網友分享的關于港、澳地區的地理知識,下列是該網友在臺灣旅游后的博文描述,你認為與臺灣實際相符的是( )
項 目 | 香港 | 澳門 | 北京 |
面積(km 2 ) | 1 103 | 27.5 | 16 800 |
人口密度(人/km 2 ) | 6 240 | 16 618 | 889 |
A. 森林茂密,有大片的蘋果園 B. 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C. 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 D. 居民以高山族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但是我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進入科學探索階段始于( )
A. “渾天說”提出時期
B. “天圓地方”提出時期
C. 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飛入太空以后
D. 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后
【2】發射嫦娥四號的火箭回收一般選擇地勢平坦,植被、人煙稀少的地區進行,既便于回收,又能保障人員安全,那下列地形中,最合適的是( )
A. 高原B. 山地C. 丘陵D. 峽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