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臺灣及附近地區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在a、b、c、d四島中, 表示釣魚島。
(2)北回歸線附近的 是臺灣最高峰,也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峰,圖中山脈的主要走向是 。
(3)簡要說明臺灣的主要氣候特點。
(4)近年來,臺灣的農業有何變化趨勢?
【答案】(1)b (2)玉山 東北-西南 (3)氣候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 (4)近年來,臺灣農牧業生產專業化、企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糧食作物和甘蔗等經濟作物比重逐漸下降,水果蔬菜與花卉等園藝作物比重迅速上升
【解析】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位于我國大陸的東南海域,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海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1)臺灣島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圖中可知,釣魚島位于臺灣島的東北方向,是在圖中的b處。
(2)從圖中可知,臺灣島的中部是臺灣山脈,其中玉山是臺灣的最高峰,臺灣山脈是東北-西南走向。
(3)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兼跨熱帶和亞熱帶,主要是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
(4)近年來臺灣的農業結構調整比較大,以市場為導向,臺灣農牧業生產專業化、企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糧食作物和甘蔗等經濟作物比重逐漸下降,水果蔬菜與花卉等園藝作物比重迅速上升。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材料二: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有利于更好地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
材料三 中國人口分布圖
(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材料三判斷,關于我國人口密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山東、河北、河南是人口密度較大的省份
B.遼寧省的人口密度是10人—100人
C.西藏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
D.湖南省中部和北部相對省內其他地方人口密度較大
(3)現階段,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為了緩解我國出現的_____________問題,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與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______________不相違背。
(4)以下選項屬于我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積極影響的是( )(多項選擇)
A.增加勞動力供給 B.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C.利于優化人口結構 D.利于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由地形圖可知,南亞自北向南可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 山脈,中部為平原,南部為 高原。
(2)季風和降水量分布圖中箭頭表示該地區正處于 (方向)季風控制,由于該季風到來的時間和強弱不一,容易發生 災害。
(3)由降水量圖可知,南亞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和 部,這主要是由于受季風和 (山地迎風坡/山地背風坡)共同作用的結果。
(4)由圖上可知,南亞地區主要的經濟作物有 、 ;圖中A城市是印度棉紡織工業中心,主要原因是 。印度農產品產量大但出口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適用于是 ( )
A. 所有地圖 B. 經緯網地圖
C. 帶指向標的地圖 D. 不帶經緯網和指向標的一般地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和巴西的國家地圖,回答問題。
(1)兩國共同瀕臨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
(2)兩國都有由河流沖擊的大平原,其中巴西有①_______________平原。
(3)美國的農業生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巴西農產豐富,咖啡、______________、柑橘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4)美國人口增長快,____________是其主要原因,而巴西人口最顯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數量多。
(5)世界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是位于A_____________附近的“硅谷”,南美洲南回歸線上最大的城市是巴西的②________________。
(6)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位于巴西高原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美國與巴西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