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某種水果種植的優勢生產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水果種植區的共同自然條件是( )
A. 氣候濕潤,灌溉水源充足
B. 地處暖溫帶,光熱條件好
C. 冬季積雪厚,春旱不明顯
D. 氣候濕熱,水熱資源豐富
【2】與丙種植區相比,乙種植區種植水果可以減輕當地的( )
A. 水土流失 B. 臺風災害 C. 環境污染 D. 寒潮災害
【3】下列關于北京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
B. 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合人們居住
C. 是全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
D.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間暗室里,將一盞電燈固定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陽,在電燈旁固定放置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然后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運動。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實驗能夠演示的地理現象是:
①晝夜更替 ②四季變化 ③晝夜長短變化 ④地方時差異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2】此時圖中P地
A. 可以清晰看到北極星B. 正是夜幕深沉
C. 處于中午太陽最高時D. 位于晨昏線上
【3】當圖中北極圈全部處于夜半球時,則北半球的節氣是
A. 夏至日B. 春分日C. 冬至日D. 秋分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北三省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遼中南工業基地的發展歷程是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發展的縮影。1990年以來,該工業基地的許多企業由于種種原因,競爭力下降,發展速度滯后。讀下面兩幅圖分析回答問題。
(1)結合圖甲,概括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圖甲,比較延吉和長春積雪厚度的差異,并說明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
(3)總體來看,東北三省氣候冷濕,尤其是大興安嶺的北部長冬無夏,分析形成這一氣候特點的主要原因。(從緯度位置和距冬季風源地遠近兩個方面分析)
(4)結合圖乙,分析遼中南工業基地成為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的原因。
(5)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請你為進一步發展當地經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說出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中國交通圖上,量得沈陽到西安的直線距離為5厘米,兩地實際的直線距離是1500千米,該圖的比例尺是
A、1:3000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青藏地區農牧業的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青藏地區冬寒夏涼,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河谷地形平坦開闊B. 海拔相對較低,氣溫稍高
C. 晴天多光照時間長D. 降水豐富,灌溉水源足
【2】下列關于青藏地區的說法,錯誤的是:
A. 青海省的西寧有“日光城”之稱B. 畜牧業是當地最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
C. 當地優良畜種牦牛被稱為“高原之舟”D. 主要的農作物是青稞、小麥和豌豆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讀“臺灣島水系分布圖”和“臺灣島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完成下列各題.
【1】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
B. 臺灣地勢西部高中東部低
C. 年平均氣溫南高北低,中間高四周低
D. 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緯度和地勢
【2】臺灣省的地理環境對經濟發展影響巨大.下列關于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大規模種植熱帶和亞熱帶果樹
B. 臺灣島上人口分布東密西疏
C. 臺北既是全省最大城市,也是全省最大港口
D. 農業是臺灣省經濟的主要支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們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來贊美長江三角洲這塊富庶之地。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河湖眾多,號稱“魚米之鄉”;同時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城市最密集的地區;旅游資源豐富。
材料二 下圖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長江三角洲地區鐵路交通示意圖和甲城市某年氣候資料圖。
(1)說說長江三角洲成為“魚米之鄉”的自然條件。(至少兩條)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長江為長江三角洲農業提供了灌溉_____,同時為對外聯系提供了便利的_____交通。
(3)圖中甲上海(城市名稱)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其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氣候,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4)現在,長江三角洲的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這種現象叫“________”。這種現象實現的條件是什么?
(5)長江三角洲地區經常會出現“游人如織”的景象,試說出這里發展旅游業的優越條件。(至少兩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