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列所給內容,繪制“農業與環境良性發展結構圖”(7分)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 ②發展農業技術 ③糧食需求量得以控制 ④糧食單產提高 ⑤退耕還林、還草 ⑥環境得以改善 ⑦良性循環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可持續發展原則,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新增人口減少,③糧食需求量得以控制,同時 ②發展農業技術,農業生產更加科學與專業化,使得 ④糧食單產提高,可進行⑤退耕還林、還草,從而導致⑥環境得以改善,形成⑦良性循環。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農業生產的知識。
點評:本題還可以考查農業的五個部門:種植業(農)、林、牧、副、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農業的分布:由于氣候、地理等因素,以大興安嶺——蘭州——陰山——拉薩一線為界分為東部農業和西部農業。東西差異;南北差異;山地地區以林業為主,①東北林區和西南林區是我國兩大的天然林區,②東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人工林區。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我國的農業面臨著的挑戰:①人口增加,耕地減少;②水土流失嚴重;③自然災害嚴重;④環境污染嚴重。面對挑戰,我國農業的對策:①結合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②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農業;③走農業產業化之路;辽a、綠色生態農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青海土族自治縣五校初一下期期中聯考地理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利用下列所給內容,繪制“農業與環境良性發展結構圖”(7分)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 ②發展農業技術 ③糧食需求量得以控制 ④糧食單產提高 ⑤退耕還林、還草 ⑥環境得以改善 ⑦良性循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材料分析題:(12分)
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人口增長了,要求生產更多的糧食。為了滿足人口最基本的糧食需求,亞洲的一些國家,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帶墾荒種糧,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連續耕種,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漸下降。結果,糧食的產量下降。然而為了生存,人們又進一步墾殖,形成惡性循環。
1、閱讀材料,把A—F各內容,按因果關系填入下面
的框圖中(5分)
A.要求糧食生產 B.開墾坡地和干旱地帶
C.糧食產量下降 D.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嚴重
E.惡性循環 F. 土壤肥力下降
|
2.利用下列所給內容,繪制“農業與環境良性發展結構圖”(7分)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 、诎l展農業技術 ③糧食需求量得以控制 、芗Z食單產提高 ⑤退耕還林、還草 ⑥環境得以改善 ⑦良性循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