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完成下面小題。
【1】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地理區域自東向西是
A. 東業—東南亞—南亞—西亞和北非
B. 西亞和北非—南亞—東南亞—東亞
C. 東亞—東南亞—南亞—北非—歐洲
D. 北亞—東亞—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
【2】除東亞外,圖中區域共同瀕臨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3】圖中序號所在區域
A. ①被稱為“石油海峽” B. ②地處“亞洲十字路口”
C. ③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D. ④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A、B兩島嶼示意圖”(下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A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農作物多為一年兩熟 B. 主要交通線路呈網狀分布
C. 乙地七月平均氣溫高于甲地 D. 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丙地
【2】關于A、B兩島的異同,敘述正確的是
A. 兩島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B. 兩島的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C. A島面積大于B島 D. 兩島都瀕臨南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沒有一個地區像中東地區那樣戰爭不斷,頻繁的沖突使這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讀中東地區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中東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其地理位置特別重要,其中③是__________海,通過②__________運河與地中海聯通。
(2)該區域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資源是_________,主要生產國有A_________,其大部分要經過圖中①附近的_________海峽出口到西歐、美國和日本等。
(3) 土耳其、伊朗等國家地震災害頻繁發生,請你簡單說明其多地震的原因。
(4) 試分析該地區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
(5)在圖中適當位置用斜線勾畫出敘利亞(國家)的主體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3年第27號臺風“范斯高”10月17日14時位于142.7°E,11.3°N附近,并沿圖中路線移動,21日8時移至136.2°E,19.7°N。結合下圖,回答下面小題。
【1】17日14時至21日8時期間,范斯高總體移動方向是( )
A. 向西北方向移動 B. 向西南方向移動
C. 向東北方向移動 D. 向東南方向移動
【2】17日14時至21日8時,范斯高處于哪一溫度帶( )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溫帶 D. 中緯度
【3】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分別是( )
A. 赤道、本初子午線 B. 本初子午線、180°經線
C. 赤道、0°經線和180°經線 D. 赤道、20°W和160°E經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