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中國政區圖”,填出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省級行政區名稱:
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是⑧_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是②________;⑧和④相比較,人口密度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是________.(寫序號).⑧境內有我國最長的內流河:________;⑨是陸上鄰國:________;成語“得隴望蜀”中“蜀”說的①②⑦中________(寫序號)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答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青海省;④;塔里木河;朝鮮;⑦
【解析】我國共有34個省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讀圖可知:⑧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鄰國最多、位置最西的省級行政區,其簡稱是新,行政中心是烏魯木齊;②是青海省,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是青海省,其簡稱是靑,行政中心是西寧;我國人口分布不均勻,以黑龍江的黑河——騰沖一線為界,人口東南多、西北少,⑧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位于黑龍江的黑河——騰沖一線以西,人口較少,④是浙江省,浙江省位于黑龍江的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較多,故⑧和④相比較,人口密度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是④;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的冰雪融水;⑨是陸上鄰國朝鮮;①是黑龍江省,②是青海省,⑦是四川省,成語“得隴望蜀”中“蜀”是四川省的簡稱,“隴”是甘肅省的簡稱,故成語“得隴望蜀”中“蜀”說的①②⑦中⑦(四川省)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暑假,蘭州的小明和家人一起完成了一次新疆之旅.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他們乘火車從蘭州到新疆,經過河西走廊時,看到片片綠洲,這些綠洲的水源主要來自和地下水.綠洲周邊地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2)到達新疆后,他們游覽了維吾爾族傳統民居﹣﹣“阿以旺”式住宅.這種住宅分前后兩室,前室又稱“夏室”,較通透,帶天窗;后室稱“冬室”,相對封閉,通常不開窗.試分析這種住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3)在南疆地區,小明看到了成片的棉田.他了解到這里的長絨棉品質優良,采摘期集中在9﹣10月,由于新疆地多人少,采棉人力嚴重短缺.小明思考了以下幾種解決措施,你認為可行的是
①招募其他地區的勞動力幫助采摘;②減少棉花種植面積,改種水稻;③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廣機械采摘;④從我國東南部大規模移民到新疆地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返程時,鄰座的一位支教老師和小明聊起了西氣東輸工程.該工程將我國西部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輸往東部地區,促進了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請簡述西氣東輸工程對我國東部地區發展的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新疆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A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它是________河。
(2)B是____盆地; ____資源豐富,為了緩解我國東部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國家對這里實施了____工程。
(3)由于氣候干旱,新疆人民發展了富有特色的____(河谷、綠洲)農業;本地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_,特色農產品有___。(任寫一種)
(4)寫出鐵路線C為________線,它是第二亞歐大陸橋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新疆塔里木盆地地處我國西北內陸,是我國極富特色的地區之一。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地區人口、城市、綠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
A. 邊緣 B. 內部 C. 南部 D. 東部
【2】天氣越干旱,當地居民越盼望出太陽,其主要原因是
A. 氣溫越高,冰雪融水越多 B. 氣溫越高,瓜果越甜
C. 天氣越干旱,蒸發越旺盛 D. 天氣越干旱,光照越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遼中南地區圖,完成下面小題。
【1】A港口的名稱是( )
A. 大連 B. 秦皇島 C. 天津 D. 煙臺
【2】A港口所在的海域是( )
A. 渤海 B. 黃海 C. 東海 D. 南海
【3】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該地區適合發展的主要產業是( )
① 鋼鐵工業 ②機械制造業 ③海洋漁業 ④畜牧業 ⑤造船業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及周邊地區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A是________(國家)。
(2)圖中,甲是________(山脈),乙是________(山脈)。
(3)圖中,北回歸線共穿過了________個省區,其中位置最東的是________。
(4)寫出我國領土四至點的位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