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決定人口增長快慢的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長率 D.人口遷入率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圖是運用各種符號,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下列哪個要素不是地圖的“語言”?( )
A. 距離 B. 方向
C. 比例尺 D. 圖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茶蘊含著中華文化,江蘇綠茶享譽海內外,下圖為江蘇省地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江蘇省
A. 簡稱蘇,行政中心為南京
B. 長江流經,注入黃海
C. 北鄰安徽省
D. 東臨渤海和黃海
【2】江蘇省茶樹主要分布在
A. 北部地區B. 洪澤湖周邊地區
C. 長江以南地區D. 東部沿海地區
【3】茶樹是一種適宜生長在)
A. 氣溫15℃以上,喜溫怕寒的作物
B. 溫帶地區的作物
C. 降水量900mm以上,喜干怕濕的作物
D. 低洼濕地地區的作物
【4】"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里醉。"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有千年的歷史,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以下不利于當地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是
A. 開發以茶葉采摘、炒制體驗等為代表的旅游業B. 開發茶文化的相關產品
C. 加大品牌宣傳,增加影響力D. 圍湖造田,擴大茶樹種植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在世界中。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978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此后開放地區不斷擴大.
(1)我國在發展中面臨的諸多挑戰有:①______關系不夠和諧;②區域發展______;③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
(2)2005年9月,我國政府提出的“_____”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經濟帶確定了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下圖為長江經濟帶分布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 一軸”是指長江經濟帶以黃金水道為依托,以下描述不能體現黃金水道的是
①江闊水深,通航里程長,實現河海聯運
②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脈北麓,曲折東流
③干流及其支流的水能資源豐富
④流域內的灌溉農業自古就很發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兩翼”分別指的滬瑞(瑞:云南瑞麗)高速和滬蓉高速,它們與長江干支流一起構成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走廊。關于兩條高速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滬蓉高速是指從上海到重慶的高速
B. 滬瑞高速經過長江三角洲和黃土高原地區
C. 兩條高速聯系了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
D. 兩條高速溝通了我國東西向交通
【3】有利于經濟帶三個城市群發展的自然條件是
A. 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科教事業發達
B. 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坦開闊,河網密布
C. 長江及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組成了密集的水陸交通網
D. 人口眾多,經濟發達
【4】為修復長江的生態環境,應做好的工作是
A. 加大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力度B. 興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項目
C. 禁止船舶在長江干流上航行D. 實施圍湖造田等重大民生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鐵路干線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1】連接北京和香港的鐵路線是()
A. 京滬線B. 京九線C. 京廣線D. 京哈線
【2】香港與祖國內地經濟合作優勢互補,屬于香港優勢的是()
A. 勞動力資源B. 土地資源
C. 信息、技術D. 日常生活消費品
【3】屬于北京的旅游景點是()
A. 白金漢宮B. 盧浮宮C. 明清故宮D. 布達拉宮
【4】漢族的傳統節日是()
A. 潑水節B. 開齋節C. 雪頓節D. 端午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 “南極地區略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南極地區代表動物是()
A. 斑馬B. 大象C. 企鵝D. 長頸鹿
【2】無極晝極夜現象的科考站是()
A. 長城站B. 中山站C. 泰山站D. 昆侖站
【3】南極科考站的建站時間一般選擇在北半球對應的季節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主要山脈、河流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山脈及地形區名稱:山脈:① , ② , ④;
地形區:③平原,⑤盆地,⑧盆地,⑨高原。
(2)C所在地區為區(干濕地區),D所在的地區為帶(溫度帶)。
(3)A,B兩地所在地區的氣候類型分別是氣候和氣候。
(4)“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是(A或B)地區的氣溫特點。B地降水多于A地的原因是。
(5)我國地勢特點是 , 能反映我國地勢特點的是(OP,MN)
(6)我國季風區范圍廣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復雜
D.人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